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2427
一样的植物不一样的药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1日 《中国医药报》2005.01.11
     植物药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中药与世界医药市场接轨的契机凌空而降。同样,全球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也不表示中药出口额能在目前占全球市场5%份额的基础上同步提升。情况也许恰恰相反,国内中药产业将面临“洋中药”更猛烈的冲击。u?&w+], 百拇医药

    尽管FDA公布的《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中所列的植物药包括中国植物基源的草药,但中草药与西方植物药是两个同源却完全不同质的概念。都是植物入药,前者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君臣佐使,反映中医理论;而后者仅应用生药,偏重单味药,是植物化学的产物。据不完全统计,西方医药学界已对3000余种植物的成分进行过研究。过去的百年,人类已经从植物中提取了59种药,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青蒿素”、“银杏灵”。但这些只能属于西药中的植物药而不是中药。在中医理论中,青蒿的性味归为:苦,辛,寒,归肝、胆经。而作为青蒿提取物的青蒿素,虽然已经被国际上视为可以取代奎宁用来治疗疟疾的灵丹妙药,但是青蒿素与中医传统理论所讲的阴虚、阳抗、肝愈、脾虚等完全不能切合到一起,因此难以应用于传统中医临床诊治。u?&w+], 百拇医药

    德国是全世界植物药上市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其银杏制剂、贯叶连翘制剂等在国际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其研究重点在于主要成分、药理、药效、剂量与毒性。他们采用现代技术从单味药中提取活性成分或有效部位组方,复方亦是采用各植物药的标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组方,个别品种还配伍化学药物。他们将较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干燥等设备和技术应用于提取物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和检测手段,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较高的可控度。中药与植物药之间药理研究体系和提取技术模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在植物药的研发竞争中,“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几千年的中药临床应用历史,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文献”等因素并非我们的撒手锏。中药转型为植物药,也绝非“小复方或变单方”那虻ァ?br> 优势未显,威胁却接踵而至。市场利润是跨国药企将巨额资金投入植物药研发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制药业“新化合物发现越来越难,研发周期越来越长,成本却不断上升”的现状,以及生物科技的突飞猛进,令植物药具备了空前的市场潜力。中国是世界植物药资源大国,也是传统植物药的消费大国。制药巨头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市场。“我们近期会有两种植物药进入中国市场,下半年还会继续推进植物药在中国的销售力度。”德国马博士大药厂相关人士表示,从市场形势观察,近两年中国进口“洋中药”的数量会成倍增长。法国施维雅药厂、瑞士诺华等公司近期也有攻占国内中药市场的计划。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之后?br>国每年进口的“洋中药”已经超过6亿美元,中成药逆差高达4亿美元左右。根据WTO规则,“洋中药”进入中国关税已下降六成,新一轮的冲击业已展开。u?&w+], 百拇医药

    中国所有中成药的出口尚抵不过日本的救心丹。而救心丹又是由中国经典古方“六神丸”改造而成。国产中成药不及日本汉方制剂之处,在于缺乏明确的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功效数据。由此可见,加速完成标准化,是中药加入世界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否则,任概念迭兴,局面依旧被动。u?&w+], 百拇医药

    文/勾藤(勾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