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2059
关注中药与自然的和谐——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起步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中国医药报》2005.02.01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并且其生长发育质量形成都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中药的发展必然烙上了生态的理念和思想。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中药资源学和现代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这一学科的成立不仅会进一步促进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研究,也会丰富和发展生态学理论,成为现代生态学一个崭新而富有朝气的新领域。

    ——编者按

    研究雏形:地道药材理念

    中药资源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它们的生长发育或形成积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此,古人在评价中药材质量时,把环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考虑进去,由此产生了“地道药材”(又称“道地药材”)的理念。地道药材通常是特指产于某个特定地区的某种中药材,并且中医临床证明其质量优于种内其他产地的药材。作为特定环境的产物,地道药材的形成与特定生境密不可分,因此生态环境在其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地道药材的理念贯穿于中药资源的生态学研究与实践中。

    历代本草的代表作中均有以地道药材为主题的论述,其中不乏中药资源与环境关系的描述。地道药材的概念最早冗于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区分产地,讲究地道的重要性。其所收载的365种药物中,不少从药名上看就带有地道色彩,如巴戟天、蜀椒、秦皮、阿胶、代赫石等。可见《神农本草经》已带有朴素的生态学思想。同时代的中医学专著《内经》,从理论上阐述了地道药材的意义,指出“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而《伤寒论》则是最早使用地道药材的方书,书中所用阿胶、巴豆、代赫石等均为地道药材。

    南朝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进一步论述了药物地道的重要性,指出就地取材产生的混乱和不良后果。这是历代本草第一次论述地道与非地道药材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书中对40多种地道药材质量用“第一”、“最胜”、“为良”“为胜”等加以记述。

    到了公元7世纪,地道药材的概念更加强化。唐代官方修订的《新修本草》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书中对地道药材有精辟论述:“窃以动植物形生,因方桀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其质同而效异”。唐代孙思邈所编著的《千金翼方》中,最先按当时行政区划的“道”来归纳药材产地,特别强调“用药必依土地”。为后世采用“地道药材”的术语奠定了基础。

    宋代中医药学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地道药材的经验。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对地道药材的记载较汉、唐丰富得多,尤其附图的图题均冠以产地名称,如“银州柴胡”、“成得军狗脊”、“齐州半夏”等,共144处(包括州、军、京、府),约250种药材。寇宗的《本草衍义》提出:“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4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