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2600
贴心提醒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8日 中华女性网
     警惕无孔不入的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人类感染最为普遍的细菌,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该病菌。人是幽门螺旋杆菌唯一的传染源,进食不清洁的食物和接吻,都能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在于它能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鞭毛、黏附因子、酯多糖、尿素酶、空泡细胞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尤以后两种毒力因子危害最大。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造成慢性活动性胃炎,并导致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的机会也增多。感染时年龄越小,以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越大。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系,因此,防治慢性活动性胃炎癌变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预防胃肠道传染病一样,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只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高温加热的熟食,喝开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就能有效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是治疗与该病菌相关疾病的唯一有效措施。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很多,药物治疗最为常见,然而目前,彻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近年来,医学专家开始进行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的研究,因为,疫苗是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武器,此项研究的成功,将开辟一条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理想途径。目前,疫苗的研究已进入临床阶段,预计在3~5年内会有结果。(姚林)

    吃法不对胃受伤

    据统计,急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等胃病患者中,青壮年占多数,而且青年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与许多青年进食不科学有关。以下几种吃法,有害于胃的健康:

    (l)吃得过快: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充分消化,久而久之,易致胃病。

    (2)吃得过饱:暴饮暴食,不仅使胃的消化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时还可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患。
, http://www.100md.com
    (3)边读(玩)边吃:有些人喜欢一边看报,一边吃饮,或边玩边吃。这样,由于阅读或玩时大量血液供脑,供胃肠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长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4)常吃零食:经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规律,使胃经常“打无准备之仗”,得不到正常合理的休息,容易“积劳成疾”。

    (5)蹲着吃饭: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不少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这种进食方式,使腹部及消化道血管受挤压,不利于血液供应;而进餐时,恰需大量血液入胃用于消化。

    (6)多吃冷食:有些人偏爱冷食,尤其在夏天边喝冷饮边吃东西,这样对胃岂能无害呢?多食冷食品会降低胃的温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一般冷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也往往较多,因此多食冷食容易导致胃病。

    (7)烟酒过度:吸烟可增加溃疡病和胃癌的发病率。而饮酒过度,则可损伤胃黏膜,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经常大量饮酒,可影响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活性,使人食欲下降。
, http://www.100md.com
    (8)食物过辣:经常进食辛辣食品,可刺激胃黏膜充血,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胃炎。(张同)

    远离药物性胃炎

    有关研究证实,许多药物都可对胃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见的药物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灼热感、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泛酸水,严重者亦出现呕血、便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发生胃肠穿孔,并发腹膜炎,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药物引起胃炎的机理,因不同的药物而异。如保泰松、消炎痛能抑制胃黏膜的分泌,降低其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造成胃黏膜损伤、发炎。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如强的松等药物,可降低胃黏膜腺体的分泌,削弱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妨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从而引起胃炎、溃疡,甚至出血、穿孔。常用的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破坏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促使胃黏膜被胃蛋白酶消化,造成糜烂和出血。药物性胃炎的发生与所用药物的剂量和服药的方法有关,发病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在服药数小时后出现症状,有的则多次服药后才出现。

    为了防止药物性胃炎的发生,患者须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等;抗风湿药保泰松、布洛芬、消炎痛等;抗菌消炎的磺胺类药物、红霉素、四环素、痢特灵以及心血管类的利血平、洋地黄类等。患者在服药时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切莫任意增加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患过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者,更应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以防旧病复发和加重病情。

    (赵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