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药学版 > 基础研究
编号:10782962
精神药理学当代进展与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3日
     精神药理学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被称为20世纪十大发现之一。精神药理学的发展的确为许多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带来了福音。在一般人的眼里,心病还需心药治是一条公理。细论起来,如果这里所谓“心药”是指心理上的安慰,乃至采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则起码是不全面的。“心药”还必须包括真正的“药物”才是全面的。

    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种精神药物不断问世。这些药物大概可分为: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等。实际上,以改善睡眠为主要目的的镇静催眠药物并不属于精神药物。抗精神病药起始于氯丙嗪的出现。之后,主要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的一系列传统抗精神病药(又称神经阻滞剂)相继问世。这类药物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等,对于控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兴奋、激越,以及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具有肯定的疗效。它的问世使精神分裂症的院外治疗成为可能,因而在其问世后,导致西方国家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天数减少,不少大型的州立精神病院相继缩小规模。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病康复成为主流。这种转变对病人恢复其社会功能具有肯定的积极意义。但神经阻滞剂也具有明显的缺陷。这类药物的所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会使病人出现面部表情的呆滞,运动功能障碍,一些病人在长期治疗中有可能出现一种不可逆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同时,神经阻滞剂对催乳素分泌的促进作用也会导致象女性闭经、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等影响。精神分裂症是由上述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情感淡漠、社会退缩等)、认知症状、情感症状等组成的一个综合征。而经典的神经阻滞剂对于除阳性症状之外的其它方面的症状疗效均较差。而这类症状会严重影响到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
, http://www.100md.com
    氯氮平的问世,标志着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产生。这类药物在受体药理学上与经典药物不同。除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外,对五羟色胺5-HT2受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对与精神病性症状有关的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特性。这些特点使得该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的疗效优于经典药物,同时对认知功能也有改善作用。在疗效提供的同时,氯氮平所导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也显著低于经典药物,对催乳素分泌的促进作用也轻得多。正是由于这些优点,使氯氮平成为又一个划时代的抗精神病药。但是,正是这个具有肯定的优点的药物却也存在着另外一些严重的缺陷,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这些缺陷包括导致严重的粒细胞缺乏、降低抽搐阈值、流涎等。尤其是粒细胞缺乏症,尽管发生率只有1%左右,由于致死率高,成了限制氯氮平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和主要西方国家,氯氮平只能作为第二线药物,用于其它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病人。在我国,尽管氯氮平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公认的观点仍认为,不应当将氯氮平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药物。基于对氯氮平药理学作用机理的研究,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与其作用机理类似的新型抗精神病药,这类药物统称为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它们包括属于多巴胺-五羟色胺拮抗剂(SDA)的利培酮、齐哌西酮和寿亭多(其中齐哌西酮尚未上市,寿亭多业已从市场上撤出)和属于多受体作用抗精神病药(MARTA)的奥氮平、奎太平。这类新型药物基本保留了氯氮平的一些优点,如对精神分裂症的各症状群具有广谱疗效,锥体外系副反应轻等,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抗精神病药。当然,这类新型抗精神病药同样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属于SDA的代表药物利培酮的抗胆碱作用轻,镇静作用小,但仍存在显著的锥体外系症状,对催乳素分泌影响大,不太适用于兴奋激越病人的控制;而奥氮平在药理作用上更接近氯氮平,其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利培酮更轻微,对催乳素分泌的影响更小,由于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因而对兴奋激越的控制作用较好,但体重增加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属于多受体作用的奥氮平除作用于多巴胺和五羟色胺受体外,对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也具有一定作用,因而其作用谱可能更广,如对苯环己哌啶所致的精神分裂症药物模型具有肯定的治疗效应。抗抑郁药的发现起源于丙米嗪之抗抑郁作用的偶然发现。此后,又发展出一系列三环抗抑郁药,包括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米嗪等。这类药物属于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羟色胺的再摄取抑制剂,具有肯定的抗抑郁作用。但其安全性较差,超出日剂量十数倍即有可能致死。同时,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也具有较多的副作用,如抗胆碱,镇静催眠,体重增加等。由于抑郁症是一种自杀危险率很高的疾病,约2/3的病人具有自杀意念,1/3出现过自杀行为,而10-15%最后自杀成功,因此,安全性较差的三环抗抑郁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 百拇医药
    氟西汀(百优解)是新一代抗抑郁药,即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代表。这类药物具有与三环类药物相同的疗效,但其安全性显著提高,不良反应也显著减少。这就为抑郁症的精神科院外治疗,以及抗抑郁药在综合医院的应用提供了保障。除百优解外,SSRI类抗抑郁药还有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它们都具有上述特点,但也各自具有一定特点。目前,苯二氮卓类药物依然是主要的抗焦虑药。它们具有抗焦虑作用起效快,同时具有肌肉松弛、抗抽搐和镇静催眠作用,不少药物也作为催眠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该类药物也具有一定缺陷,即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停药后具有撤药反应和反跳现象,不能长期服用等。丁螺环酮属于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它具有抗焦虑作用单一,不存在肌肉松弛、抗抽搐以及镇静催眠作用的特点,较少或几乎没有依赖性,作用维持时间长,可以长期服用等特点。但由于没有镇静作用,因此抗焦虑作用出现较缓慢。最近有不少研究发现,包括氟西汀在内的新型SSRI类抗抑郁药和其它抗抑郁药在长期应用时均具有肯定的抗焦虑作用。对发作性焦虑(惊恐障碍)更具有长期治疗作用。但其疗效的出现与丁螺环酮类似,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为2-3周)。因此,在治疗焦虑症的初期需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在抗焦虑作用出现后再将其停掉,采用抗抑郁药维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谓心境稳定剂只有锂盐一种。对于采用锂盐治疗无效的病人只有短期采用抗精神病药加以控制。近十数年的研究发现,一些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具有肯定的心境稳定作用。这类药物不但能够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对于其抑郁发作也具有治疗作用,同时也能预防双相障碍的复发。当然锂盐与抗癫痫药在使用上仍具有各自的特点。如锂盐对于典型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疗效较好;而丙戊酸钠对不典型发作、混合性发作以及快速循环型发作疗效优于锂盐。对新型抗癫痫药在治疗双相障碍中的地位的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未来有可能与现有药物完全不同的情感稳定剂。

    综上所述,当前人们对于精神障碍的治疗以及完全摆脱了既往的无助状态。尽管现有药物的药理作用仍然主要属于对症处理,但它们可以显著降低疾病的死亡率(自杀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负担。精神药理学的当前研究发展十分迅猛。在上述四类精神药物领域,当前均有更新的药物在进行临床或临床前研究。人们甚至预测,在未来十年之内有可能发展出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有效率接近100%的新一代药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