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6870
让我们一起倾听世界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3日 《健康时报》 2005.03.03
     编者按: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的曹克利教授第一次在我国实施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获得成功。到今天,他已经成为全球实施此类手术最多的医生。而拇指大小的澳大利亚人工耳蜗也进入中国十年了。本报一直关注人工耳蜗在中国的发展,关注那些得益于或还没有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人们。在第6个全国爱耳日到来的时候,我们特辟出两个专版,让更多的耳聋患者和他们的亲人知道,失去的声音可以寻找回来。让爱有声,我们一起倾听这个多彩的世界。

    重回有声世界的向导

    ———记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中心主任曹克利教授

    他是我国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第一人,目前,他实施的人工耳蜗手术超过600例,成为全球实施该项手术例数最多的医生。对于众多的耳聋患者,曹克利教授是为他们找回声音世界的人,这个名字和人工耳蜗已紧密相连。

    对于一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曹克利教授来说,人工耳蜗是他不解的情结。他主持的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要围绕人工耳蜗进行研究,在近年发表的论文中,光是关于人工耳蜗的就有40篇之多,3部专著也都围绕着这个主题。

    曹克利教授做手术,举止之间总是那么从容、冷静,书写医嘱、病历认认真真,与患者谈话平和可亲。在他举重若轻、静如止水的外表下面,总让人感到他对事业、对患者,特别是对聋儿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

    心系耳聋患者的曹克利教授非常繁忙,每次采访他,不是在他手术间隙,就是在查病房之后,即使是周末,他也经常是在办公室里加班。他每周的工作安排总是超负荷的:周一、四上午专家门诊,接待从全国各地慕名来而的患者;周二、三、五上午是手术时间,为2~3名患者主刀,时间往往长达五六个小时;每天下午4时至夜间,接听数不清的咨询电话,阅读数不清的患者来信,而且有问必答,有信必复;周六、日查房,巡视患者病情。在完成医院本职业务的同时,他还带2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同时担负重大研究课题的主研究人,既要查阅国内外的权威资料,又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撰写学术论文。同事说,曹大夫从来不过周末,法定节假日也没有见他休息过。

    曹克利教授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成立耳蜗中心。他说:“目的就是要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临床、科研等工作,使我国耳聋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和康复。”这个心愿完成了,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中心已经成立,他担任这个目前亚洲最大的人工耳蜗中心的主任。

    他的另一个心愿就是研制出中国制造的人工耳蜗,摆脱对进口的依赖,真正把费用降下来,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现代医学。从1979年开始参加人工耳蜗动物实验,到1995年引进国外多通道人工耳蜗技术,一直到今天,他始终在为实现这个心愿而孜孜以求。

    曹克利教授格外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手术后的言语训练。他说,手术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但手术前孩子是否进行过语言训练,对孩子的康复也是很重要的。他向家长建议,如果眼下没有足够的钱为孩子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以为孩子佩带助听器,及早进行语言训练,以保证孩子将来手术后的康复效果。,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赵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