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相关资讯
编号:10772081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去年学术会议回顾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本着“在改革中发展,在建设中发展,在开放中发展”的方针,以务实求真为理念,以继承创新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术开放。2004年,先后筹备并主办了以下8个学术会议和专题学术论坛。

    一、重铸中华医魂—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北京论坛(2004年2月,北京)

    来自行业内外二十几个科研、医疗、教学单位的代表及外国留学生等共6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学者认为,在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如果轻视或放弃了中医学理论的主导作用,也就是丢掉了中医学的根本和灵魂。

    二、全国中医证候研究专家论坛(2004年7月,北京)

    本次论坛首席专家陆广莘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医证候理论概念属人性质问题——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主题报告。全国二十几个科研、医疗、教学单位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此外,十八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做专题学术报告,论题涉及“证候的自然哲学特征”、“开拓证本质研究的新思路”、“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医证候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医体质与证候”、“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证候本质”、“从古今辨证体系的比较谈中医证研究”、“证候病机学研究方略”“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设想”、“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医证候现代研究”、“开拓证本质研究的新思路”,“证候的内涵与外延”、“单元事件与中医现代化研究”、“再论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证候实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辨证标准研究”等。
, http://www.100md.com
    三、第三届中医痰病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医病因病机学术研讨会(2004年8月,牡丹江)

    在本次学术会议上,20位会议代表,围绕着痰病理论、临床各科疾病从痰论治经验、化痰药物的使用及病因病机其他内容做了大会发言。作为主要论题,有“中医理论中的痰病”、“临证祛痰术”、“体质与痰证”、“中医痰病病名的内涵及临床诊断方法研究”、“无形之痰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气化、痰浊与衰老”、“痰的源流考证”、“从代谢综合征认识痰证的特点”、“脾虚证与痰证联系强度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研究”、“中医学怪病多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从痰论治艾滋病、肺间质纤维化、肥胖病、癫痫、代谢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男性不育、妇儿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等。

    四、首届全国五运六气学说研讨会(2004年8月,北京)

    本次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SARS专项课题“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课题组发起。会议过程中,围绕五运六气学说研究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专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对《素问遗篇》“三年化疫”理论的发掘研究,到运用天文数据对太初元年干支纪年分歧的澄清;从对《黄帝内经》五运与六气推演格局的正本清源,到对运气学说发展沿革的剖析;或从气象数据对气候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或从历代自然灾害的统计对五运六气的预测意义进行探讨;既有对SARS证候的运气分析,也有对运气学说研究现状的总结。
, 百拇医药
    五、第六届全国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学术研讨会(2004年9月,内蒙古)

    基础理论研究所治则治法研究室主任周超凡研究员就“中医治疗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做主题报告。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专家博·阿古拉教授,在大会做有关蒙医传统疗法的报告。其他与会代表就“中医治则治法名词术语标准化”、“中医未病治疗”、“运气治则”等理论研究内容,以及外感病、肝胆病、心系疾病、肺系疾病、脑外伤、产后病等疾病的中医治则治法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六、第三届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2004年10月,上海)

    会议就中医学对睡眠与睡眠障碍的认识、中医药防治睡眠障的法则及其研究进展,现代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有256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颜德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张景行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刘艳骄博士等近二十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和未来睡眠研究以及中医药防治睡眠障碍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在本届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 百拇医药
    七、第七届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2004年10月,安阳)

    心病学术专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基础理论研究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沈绍功主任医师,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心病与祛痰”的主题报告。

    八、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基础研究论坛(2004年11月,北京)

    来自国内外的代表近百人莅临该论坛参加学术交流,有二十余名代表做学术报告。其内容涉及中医理论建设与发展、中医古籍整理的现代方法和手段、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现代化与国际化、中医运气学说研究、中医证候及治法研究、针灸经络研究、中医实验方法探索等不同领域。

    200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将继续在学术开放与协作之路上大踏步前进,汲取全国学术同道的先进理念与发展经验,为建设国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努力奋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