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临床运用
编号:10540228
古代名医用药:缪希雍治泻重脾胃分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09期
     缪希雍乃明代中后期著名医家,字仲淳。他在本草、伤寒、内伤杂病等多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后世影响巨大。其医案散见于后人所辑《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现举其治疗泄泻之一例医案加以分析。

    无锡秦公安患中气虚而不能食,食亦难化,时作泄,胸膈不宽。一医误投枳壳、青皮等破气药,下利完谷不化,面色黯白。仲淳用人参四钱,白术二钱,橘红钱许,干姜泡,七分,甘草炙,一钱,大枣,肉豆蔻,四五剂渐愈。后加参至两许全愈。三年后,病寒热不思食,他医以前病因参得愈,仍投以参,病转剧。仲淳至曰:此阴虚也,不宜参。乃用麦门冬、五味子、牛膝、枸杞、芍药、茯苓、石斛、酸枣仁、鳖甲等十余剂而愈。

    此案乃一脾胃气虚之病例,患者因脾胃升降失司而致食不下,勉进少量饮食则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而难以消化。脾气不升,清阳下陷,故时有泄泻。中焦气机不畅则胸膈不宽;复因误治,重伤脾气,有脾阳虚衰之象,治宜温中健脾,升阳止泻,仲淳选用理中汤加减,用党参、白术、干姜、甘草健脾益气,温中止泄,辅以肉豆蔻、大枣,其暖中固涩之功更甚,尚有四神丸之义;橘红乃仲淳治疗脾胃病常用之品,较之陈皮,理气之功更佳,《药品化义》载其“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与上药合用,升中有降,斡旋中焦气机,则全方补而不滞,收中有散,切合病机,故病人服后诸症渐愈,但病者中气虚甚,非重用补剂不能为功,仲淳于是加重人参用量,以收全功。

    三年后,病者之疾又发,同为不能食,此次则伴寒热往来,乃外感之后阴液被伤,肝胃(脾)阴虚,肝气横逆犯胃,加之胃中干燥,胃气不能下行,故不能食,临证还可见胸脘胁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等症,俗医因循守旧,仍用参术等甘温辛燥之品,更伤阴液而病转剧;仲淳以五味子、芍药、酸枣仁、牛膝、枸杞滋阴养血柔肝、麦冬、茯苓、石斛益胃生津,鳖甲搜剔未尽之余邪,且方中以味酸之五味子、芍药、酸枣仁、牛膝配合味甘之枸杞、麦冬、石斛,有酸甘合化阴液之意,隐隐然有一贯煎之精义。

    从中我们可看出缪氏不愧为调理脾胃病之老手,已深得脾胃分治之道;健脾阳,注重升阳益气,调胃气,补脾阴,以甘润清灵,酸甘柔润为特色,常选石斛、木瓜、牛膝、麦冬、酸枣仁之品,且治脾不忘调肝,对肝脾不和者,多用芍药、沙参、木瓜等柔润之品缓肝益脾。他还提出“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虚之法,而不知甘寒滋润益阴之有意于脾也”,既补充了李杲脾胃学说之不足,发展了藏象学说,而且对叶天士提出胃阴说以很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医调理脾胃方法的成熟和完善。(所刊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百拇医药(刘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