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坚信中医 > ...
编号:10550090
传统中医学与古代哲学不可分割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24期
一、阴阳说,二、五行说,三、元气说,四、天人合一说,五、传统中医学复兴与发展的思考
     金 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和中国古代哲学都植根于中国社会这一土壤里,是中国古代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理性积淀和内在体现,代表了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最高水平;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生理、病理这一特殊领域的规律,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具体材料;中国古代哲学是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为中医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并直接成为中医思辨的理论基础和治则。因此,中医学包含和体现了哲理,哲理指导了中医学。它们同源,分属两个体系,但又血肉相连、不可分割。从涉及哲学根本问题和有关的理论分析比较而知,一些本为哲学范畴的学说,却为医家直接汲取、运用和发展,从而成为哲学、医学共有的部分。本文只是选取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阴阳说

    阴阳概念,是古人对于大量的客观矛盾现象进行长期观察和概括,最早使用具有哲学意义阴阳概念的是西周末年的伯阳父,春秋战国时期,阴阳说日趋成熟。作为一种哲学理论,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先哲们把阴、阳视为万物之本,一切运动变化之源,阴阳对立统一,互相渗透与转化,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阴阳消长。把阴阳看作是宇宙的根本规律。阴阳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与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就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阴阳学说,它不但用以解释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变化,更重要的是用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在中医学方面,用阴阳解释生理、病理、代谢功能、病因、病势等,如《素问》云:“天言人之为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中医认为偏阴偏阳谓之疾,阳衰则寒症,阳盛阴衰则热症,平秘阴阳乃中医重要治则之一。

    并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机体内部的阴阳矛盾,生命机体从自然界“形气相感而化生”出来,并与自然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从而保持其动态平衡和机体的相对稳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的过程,即机体中的形质化为无形的气,类似异化作用;阴成形的过程,即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物质,类似同化作用。中医学抓住了生命中阴阳化气和成形的对立统一,认为机体在正常状态下,通过主动的调节,使其保持阴阳相对平衡,谓之“阴平阳秘”,体现了阴阳的统一性。

    二、五行说

    五行可追溯到《尚书》之《甘誓》、《洪范篇》两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