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618356
肺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7期
     肺心病伴心律失常是肺心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我院多年来所收治的40例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所发生的情况作如下临床特点分析。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89年以来所收治的4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35例,肺结核2例,合并冠心病的3例。在病理上全有不同程度的肺内感染或心肺功能不全。在40例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32例(包括单纯窦性心律失常18例),对余14例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如下:

    1.1 性别年龄种类 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发生心律失常的14例中,发生一种心律失常5例,2种以上9例,其中以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最多见,分别约为25%和20%,其次属于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颤、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等。

    1.2 与血清钾、镁的关系 本组患者在治疗前或治疗中出现低血钾者16例,心律失常8例,未出现低血钾的24例中发生心律失常5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本组患者在治疗前或治疗中均不同程度出现低血镁9例,发生心律失常5例,低血钾同时低血镁4例,发生心律失常2例,无低血镁27例,发生心律失常5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1.3 心肺功能与心律失常 本组40例患者中肺功能Ⅰ级为8例,未发生心律失常。肺功能Ⅱ级14例,发生心律失常4例,肺功能Ⅲ级18例,发生心律失常9例,肺功能Ⅰ、Ⅱ、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与心功能中,处于代偿期无心律失常发生,但随着心功能Ⅱ、Ⅲ级心律失常的百分比也随之升高,可见心功能好坏与心律失常差异有显著性。

    1.4 预后 本40例患者中死亡3例,并发心律失常的14例中死亡2例,余26例中仅死亡1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2 讨论

    肺心病是由胸肺疾患所引起肺动脉高压所致继发性心脏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右心扩大,室壁增厚及低氧血症。由于缺氧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及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使血中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升高,抑制了窦房结的功能,同时缺氧和低血钾使心肌细胞膜电位升高,从而自律性增强,传导减慢。在低血钾时,心肌细胞膜离子出入改变,钠内流大于钾的外流,细胞内电位负值减小,使潜在的起搏纤维自律性增强。此外,低钾使心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负值减小而接近阈电位,心肌兴奋性增强,另低钾也可抑制心室内传导,有利于产生折返激动,镁离子或兴奋钠泵使钾内流抑制异位流动并能阻断交感神经节,抑制异位节律作用,低血镁时真钠泵的作用将向相反方向发展,易发生心律失常。

    肺心病伴心律失常是继发性,暂时性和可变性,临床上肺心病伴心律失常往往与缺氧、细菌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及低血钾、低血镁等多种因素有关,只要很好地控制肺部感染、纠正缺氧、改善心肺功能。及时纠正低血钾、低血镁后心律失常往往会自行消失,一般不宜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收稿日期:2004-03-02)

    作者单位:500018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医院

    (编辑晓 勇), http://www.100md.com(贾尔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