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9期
编号:10619331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9期
1脑卒中的修复过程,2脑卒中的功能评价,3影响脑卒中康复的不良因素,4脑卒中后下肢功能恢复预测,5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预测,6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措施
     脑卒中在我国是一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生存率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脑卒中的致残绝对数增加。防止和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是急待解决问题。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防止、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治疗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国家积极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我国现代康复医学有十年。其在脑卒中的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在此就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关方面作论述。

    1 脑卒中的修复过程

    1.1 脑卒中的恢复程序 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失症状的恢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被破坏的不可逆的脑组织所致周围部分脑水肿的可逆性病变逐步改善、消失,神经组织缺失的功能再次重新恢复到以前的功能,这阶段的修复过程称为自然治愈;第二阶段是进行病理学的治愈过程,此时残存的神经组织的功能得到修复,神经缺失症进一步修正,这阶段称为再学习。这两个过程的修复时间大约2~3个月。发病后3个月,神经学的异常几乎固定不变,即使有所恢复也是缓慢且限于小范围。

    1.2 中枢性运动麻痹的特征 中枢性运动麻痹不仅有量的下降,且有质的变化,即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及原始的紧张性姿势反射。

    1.2.1 联合运动 即在一侧肢体运动的同时诱发另一肢体的不随意运动。

    1.2.2 共同运动 即当患肢某一肌群作随意运动时,同时诱发出该患肢其它肌群的不随意运动。

    1.2.3 姿势反射 中枢性运动麻痹,随着”休克期”的消失,失去皮层中枢控制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反射释放,出现原始的异常运动模式,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群间协调紊乱。

    2 脑卒中的功能评价

    在脑卒中康复之前必须对患者做一系列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