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620183
妊娠期用药的非致畸性有害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4期
     妊娠期用药除对胎儿有致畸可能外,还可能发生一些非致畸性有害影响,包括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核黄疸及出血倾向等,现总结如下。

    1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药物致畸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之间有一定关系,有致胎儿畸形的药物,妊娠中期以后应用,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致IUGR。一般认为孕早期后,胚胎进入器官分化期,继之进入胎儿体重快速增长期,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减慢,药物使细胞受损后的畸形发生率明显降低,随着妊娠期发展其可能性愈趋减少,而IUGR的发生率却增高。

    IUGR并不少见,发生率约为2%~10%,其围产期死亡率为正常体重儿的4~6倍。妊娠期用药不当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而导致IUGR。某些药物在大剂量或孕早期应用可能使胎儿致死或致畸,而小剂量或孕中期以后应用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与发育而致IUGR,如苯妥英钠、抗肿瘤药物及酒精等。此外,降压药物如利血平使用过量可影响子宫胎盘血流量,增加IUGR及宫内窘迫的发病率。有麻醉药瘾的孕妇IUGR发生率增高。某些镇静药物,如眠尔通长期服用也可导致IUGR的发生。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除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新生儿低血糖及心动过缓外,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也有影响。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常用于促胎儿肺成熟的治疗,降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但长期或过量应用可能导致IUGR。

    2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往往与麻醉剂或镇静剂(如眠尔通、安定、副醛、吗啡以及巴比妥类药物)应用不当有关,表现为新生儿呼吸抑制,无呼吸期延长,呼吸不规则,反射功能降低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吮乳能力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失常等。

    3 核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持续一周左右即消退,血清胆红素不超过12mg%,称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多。有些药物如氯丙嗪、新生霉素等对肝脏酶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而另一些药物,如磺胺、呋喃坦啶、维生素K 3等则可与胆红素竞争血浆白蛋白结合基,上述两类药物均可导致血清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这种未结合胆红素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富含脑磷脂的脑组织,促使脑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称为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此病预后差,甚则危及新生儿生命或留下后遗症。

    4 肾毒性和耳毒性

    肾毒性和耳毒性是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常见毒性。新霉素的耳毒性最大,其次是链霉素。氨基苷类对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以卡那霉素较大。氨基苷类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肾功不良时,可造成体内积蓄,不但增加对母体的毒性,也会加重对胎儿的影响。

    5 其他

    (1)“灰婴综合征”。氯霉素长时间使用,出生的新生儿可能发生呼吸不规则、紫绀、灰白、腹胀及呕吐以至循环衰竭,并可因之死亡。(2)胎儿及新生儿出血倾向。往往与妊娠中、晚期使用血小板抑制剂,如水杨酸盐、消炎痛及双氢克尿噻等,或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药物)不当有一定关系。 (3)抗甲状腺药物(如他巴唑或硫氧嘧啶等)可抑制胎儿甲状腺功能,增加促甲状腺素的分泌而造成胎儿甲状腺肿大。(4)新生儿免疫系统抑制。与孕妇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有关,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长期应用亦可导致免疫系统受抑。(5)新生儿低血糖症。糖尿病孕妇服用甲苯丁脲(D-860)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出生的新生儿可发生低血糖症。

    此外,新生儿出生时发生的瞳孔散大,心动过速等可能与产妇分娩时应用茄、阿托品等有关;新生儿发生鼻塞,呼吸道阻塞,缺氧等可能与交感神经阻滞剂,如利血平的应用有关。

    综上所述,进一步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性能及其毒副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妊娠期用药不当不但可对胎儿产生致畸性作用,而且也可能产生一些非致畸的有害影响。

    (收稿日期:2003-03-04) (编辑 晓勇), http://www.100md.com(王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