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621209
皮肤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10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左手腕关节处隆起红斑4 + 年”于2002年12月9日入院。4 +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手腕关节处出现了一红点,约米粒大小,其后渐扩大成块状,院外行局部穿刺后引起“淋巴管炎”,予静滴“先锋必”后好转,但局部红斑未消,仍继续扩大,并渐高出皮面,无疼痛及瘙痒,无脱屑,无畏寒、发热等。多次院外治疗无效,以“孢子丝菌病”收入我科。否认结核病史及其它疾患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专科见左手腕关节处有1个10cm×10cm大小的隆起性红斑,局部肿胀,有波动感,压痛不明显,左手背肿胀,局部皮温增高。院外组织病理示:符合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入院后,患者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梅毒血清试验阴性。B超示:胆囊壁增厚,余(-)。胸片示:(1)双肺纹理增多,右肺上野可见斑状阴影,多处增厚胸膜影及肩胛骨重叠影,请结合临床;(2)左上肺及双下肺散在钙化灶,双侧胸膜增厚粘连;(3)心影形态大小未见异常;(4)主动脉迂曲。手X线示:(1)左手桡骨下段骨质未见异常,左尺骨下段邻近软组织肿胀;(2)左第一掌指关节间隙消失,关节融合,其内侧可见增生的骨性突起;(3)左第二掌骨近节指骨远端的1cm×1cm大小低密度破坏区。查Anti-PPD(-),行PPD(+++)(72h皮丘红晕直径32cm×2.5cm)。

    先后3次抽取脓液做了病原学检查,结果分别是无细菌生长(2002年12月10日),非结核分支杆菌生长(2002年12月11日),非结核分支杆菌生长(2002年12月12日)。同时行细胞学检查,结果分别是血性涂片内见较多粘液及炎细胞,未见肿瘤细胞(2002年12月18日,左前臂包块穿刺液);查见较多淋巴细胞,成团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疑结核,建议包块切除活检(2002年12月23日,左肘部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左前臂皮肤)真皮附件及小血管周围有中等偏小淋巴样细胞浸润,核形不规则,表皮亦可见少数上述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CD20(-)CD30(-),结合临床表现符合皮肤原发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002年12月23日)(左手腕)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发炎,皮肤附件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结合淋巴活检与临床情况符合特殊性感染性病变(六胺银染色未查见真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CD20(-)CD30(-)(2002年12月31日);(皮肤、淋巴结)肉牙肿性炎。请结合临床考虑病因,抗酸染色未见抗酸杆菌,六胺银染色未查见真菌(2002年1月2日)皮肤组织真菌培养阴性。

    入院后局部微肿,感疼痛,渐加重,9日后胀痛明显,查见左腕关节处一10cm×10cm隆起性红斑块,局部皮温高,有波动感。行淋巴结活检和腕部脓肿切开引流及皮肤活检,盐水纱条引流,3天后局部胀痛明显缓解。根据临床表现及胸片报告、病原学检查、活检,肺、胸膜有陈旧结核表现,左腕关节为结核性关节改变,病原考虑为非典型分支杆菌。诊断:(1)非结核分支杆菌皮肤病;(2)左腕关节结核性关节改变。处理:1-2DKEL2/7-10DEL2(力克肺疾0.6g,qd,丁胺卡拉0.75g,im,qd,乙胺丁醇0.75g,qd,利福喷丁0.6g,bid)。经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2 讨论

    分支杆菌属内除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非洲分支杆菌)和麻风分支杆菌外统称为非结核分支杆菌,其中部分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1]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指感染了非结核分支杆菌,并引起相关组织、脏器的病变。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因感染菌和受累组织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以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多见。非结核分支杆菌皮肤病多见于创伤后或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该患者虽未问出明确的外伤史,但身为煤矿工作人员,易有不易察觉的外伤。多次病原学检查均为非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可明确诊断。目前对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合理化疗方案和疗程还没有一致标准,多主张4~5种药物联合化疗,在抗酸杆菌阴转后继续治疗18~24个月,至少12个月。治疗中避免单一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肖和平.非结核分支杆菌病诊断与处理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1):650-653.

    作者单位:1 621700四川省江油市中医院皮肤科

    2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

    (收稿日期:2004-07-10) (编辑日 强), 百拇医药(贾金涛 李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