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591740
对比中澳医疗体制谈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谈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心理卫生工作的加强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0期
     做为综合性教学医院的一名精神科医师,我有幸被山西省卫生厅选派至澳洲访问。大致了解了澳洲的医疗体制及心理工作的开展,并由此促使我思考我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文章分以下几部分阐述。(1)澳洲医疗体制的体制特点;①医疗体系是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医疗卡、预防、社区医生或私人医生+专科医生。②研究与临床分开。③医生培训及资格认定严格。④服务好,医务人员收入高。(2)对我国医疗体制的状况及相应的改进设想及建议:①农村及小城镇的医疗状况。②以综合医院为主体的城市医疗秩序。③我国心理卫生现状及对策。(3)建议:①社区医生。②重视预防。③加强心理卫生工作。

    1 澳洲医疗体制(不同于我国的体制)特点

    1.1 医疗体制是整个社会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1) 澳洲政府实行的是高税收政策,所以政府也实行了很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诸如,孩子上学、失业保障等等。医疗方面是政府给每一位公民发放医疗卡,公民凭医疗卡制到社区医生、急诊、专科或综合医院凭自己的卡号享受政府提供的一般性基础医疗服务,公民住院在政府规定的条款内不需要花钱,如果有条件的想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可以自己申请加入私人医疗保险。(2)医疗的预防工作大于治疗工作,公民不仅在医院及社区医生处获取免费的医疗信息,还可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活动中心或公共场所获得政府有关部门发放的免费的医疗保健信息及种类繁多的小册子,还可参加由多种机构分头组织的各种各样的病友联谊会、如癌症协会、乳腺病协会、药物依赖协会、青少年协会、妊娠协会、人际关系促进会、文学水平提高班等等。(3)澳洲的医疗体系由社区医生(私人医生)及专科医院组成。每个公民有自己固定的私人医生,一个私人医生大约为2000人左右的群体服务,私人医生知道自己所负责病人的经济、文化、家庭、人际关系、工作情况、性格爱好及身体状况。所以,私人医生基本上对病人实施了我们所强调的整体医学模式,即从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上看病。一般的病由私人医生处理,只有遇大病方由私人医生介绍其到专科医院,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应用。病人有固定的卡号,无论到私人医生式专科医院医生都可据卡号查出患者既往的病史及治疗情况,不会出现重复的不必要重复门诊检查及化验,提高了医患双方的诊治效率,私人医生与专科医生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不象我们国人理解的好象私人医生(社区医生)的水平比专科医院的医生水平差,二者的不同只是私人医生把握病人的整体情况,专科医生则按不同的专业深入研究,而且私人医生的收入也很高。

    1.2 医学研究及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分开 不像国内医院的大夫又做临床又做科研。澳洲医院的医务人员分工比较单一,分别做研究或临床工作,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从管理上使人做到各尽其责,有利于研究本身及临床实际工作的开展,医生能专心、用心地看病,病人得到系统完善的服务。

    1.3 医生资格培训认定严格 优秀的高中生到医学院校学习6年后,约经2年的综合医院住院工作后,可申请包括私人医生、不同专科医生的特殊培训,私人医生约需2年的培训,专科医生需5年以上的培训,而且临床分工详细,除有私人医生外,还有理疗师、口腔医生、心理医生、社会医学工作者、足疗师、营养师、护士、职业治疗师、药师都参与临床工作,每种专业都需专业培训,足疗师的培训也非常专业,不象国内把修脚等职业予以轻视,认为可有可无,精神科的医生也非常严格,不象国内大学毕业就可从业。

    1.4 无论何种服务均能做到服务到位,真正为病人着想 同时,劳务费及医院的各项服务收费也较高,体现了医务人员劳动的价值,医务人员的收入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1.5政策灵活 著名医生可同时在公有及私有医院兼职。

    2 我国医疗状问题及相应的改进设想

    毫无疑问,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整体发展迅速,但据笔者了解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了能促使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下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以期望能使其得以改观。

    2.1 农村及小城镇的医疗现状 大部分农村人口未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体系,农村人口患病时往往靠其自身的抵抗力及经济能力和家庭朋友的帮助得以度过难关,其治病抗病的能力因人因地而宜。在某些不富裕的地区,一旦自身的经济及亲朋友的损赠不足以支持其治疗看病时,做为患病的个体及家庭只能坐以待毙,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这也是一种不可回避的现实存在。加之大部分农村乡镇的医疗水平因经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以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因此,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确实需得到进一步发展。无疑经济水平、人口因素、地域环境是制约农村医疗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但我们可以在管理体制,社会体制上尽力改善这一现状。诸如,许多人士已经认识并且开始实施了一种医疗保险体系,这一举措需要医疗部门、银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协同实施及推广。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何种人类社会及医疗水平。人类只能在适当的范围人调控生老病死的进程,但都无法回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在改善医疗条件,增强医疗保障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医疗知识宣教及大众媒体的介入,而使大家了解到医疗并非纯生物学的意义,医疗掺杂了太多的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含义,否则人类贪婪的心理总是时刻膨胀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他人永远健康、长寿,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但并不能实现,希望人长寿的祝愿能使人心灵得到安慰但回避不了生病及死亡的现状。因此,各种舆论媒介应促使大众接受生老病死的现状,及“宿命论”地面对自己的所患的疾病及现有的医疗水平,坦然地接受目前医疗状况及人终会死亡的事实,我们人类才能生活的现实,而不只是一味地抱怨现有的医疗水平及条件或怨恨迁怒于医务人员或社会体制。所以,面对我国现存的农村医疗状况我们除了要发展经济、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引入保险机制外,还应植入相关新的文化观念,从心理社会因素上补充及辅助医疗的现状,大力宣传预防为主的保健思想。小城镇的普通居民,大部分也是依据自身的生活条件而治病防病的。

    2.2 以综合医院为主的城市医疗秩序 在大城市里,一般有比较规模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大城市中原有的一些厂矿医院和街道医院渐渐出现门庭冷落的局面。人们有病都涌向了大医院,因为大医院医疗条件好,无形中大医院成了城中闹市,渐渐人们也发现了大医院的一些缺点。(1)人多、排队长、交费难、看病难、挂号难,因科室不同,医生一上午的门诊量约有10~60人,医生连上厕所、喝水的时间也没有,有的医院名义上为病人排忧解难,不准限号,病人来者不拒。但医院又不规定医生的诊治病人的数目,也不具体研究一个医生能看多少病人,不随意增加门诊医生人数。这样医生面对病人只好快刀斩乱麻顾不上态度的好坏,病人患病的感受及对病人应有的嘱咐,病人得不到预期的、有保证的、爽心的、满意的服务,医生也一身疲惫,常常晚点下班,费力不讨好。(2)交费高,化验检查项目多,面对大医院众多病人、医生一方面确实出于对病人负责且不延误诊断及治疗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能让目前日益挑剔的病人能有一个客观的依据,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以及为了满足科室经济单独核算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下,医生的化验单也似乎愈开愈多,如果换科室换医院或换医生诊治,许多时候还得重新化验检查,对医生而言也许有必要,但对病人而言犹如雾里看花,不知所以然。化验检查费高还说明一个问题,医患之间互相不信任,有时患者不相信医生的医术也要求多做客观检查,医生为了让病人尽量相信及让病人看到自己患病的客观依据,同时为了避免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及挑剔,由于医生的劳动得不到体现便转移到各种检查项目上,所以双方不信任最终导致了对双方利益的损害。(3)药品多且贵,随着科学的发展“好药”愈来愈多,有些病人盲目迷信新药,主动要求医生开好药、贵药,医生为了病人的疗效也为了减少副作用,更为了经济核算的需要也乐意开好药,医患不信任导致了更大的不信任后,有些能耐人士开始拉关系,走后门,寻求更优的资源。同时,又破坏了已有的医疗秩序及更大不公平现象的滋生,针对于此,建议设立药师与医师互相制约的体系,适当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减少以药养医的现象。(4)综合医院分科细致,病人常常不知道自己应到哪科挂号看病,在不同的科看完病后也不知自己到底是什么病,此乃大医院的弊病。大医院科室分工明确,看病精细、深入,这是其优。但是一个人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的病变必然会影响全身相应的变化及心理的感受。往往是病人做过了B超、CT、或化验后,病人拿着化验单一脸茫然,不知该找哪科哪位医生综合分析一下,以及之后的治疗方案的如何制 订。患者的对疾病及治疗的茫然状态,这就是现代化的大医院片面追求科学、客观所导致的。认为部分便能代表整体的思想:忽略人性、整体性,偏面重视物质、身体、重病人的疾病及缺陷,忽略人的康复力、潜力、整合力,忽视人的心理感受及社会属性的特点。因此,在目前以综合医院为主的医疗秩序下应大力增加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2.3 我国心理卫生现状有对策

    2.3.1 一般资料 我国已有各种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精神疾病是21世纪的主要流行病之一,精神疾病患者逐年上升;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中,精神卫生问题排名第一;国外研究表明,大约25%~30%的急诊病人是由于精神障碍方面的原因就, 百拇医药(罗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