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9期
编号:10602741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9期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目前,静脉留置套管针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静脉输液。考虑到新生儿肢体活动,临床上较少采用肢体静脉穿刺,而多选择暴露明显、易穿刺、好固定、便于观察的头皮静脉。为了深入探讨留置针在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我们于2003年9月~2004年2月,对新生儿病室患儿留置针输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新生儿的日龄、疾病种类等均无明显差异。

    2 分组

    共实施了19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记录显示其中头部94次、足部69次、手部29次。按照穿刺部位不同随机分为3组,即头穿刺组、足穿刺组和手穿刺组。

     3 操作

    3.1 准备 备清洁治疗盘,内放安尔碘、75%酒精、棉棒、弯盘、无菌绷带(宽3cm)、静脉留置套管针、3M无菌透明输液敷贴、一次性头皮针、5ml注射器、备皮刀(专人专用)及不同规格的夹板。

    3.2 护理 选择静脉血管粗、弹性好的头皮或肢体静脉穿刺,主要为头皮静脉的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体静脉的手背静脉、头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等。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备皮范围为8cm×8cm,头皮毛发必要时用安全刀片刮净,75%酒精消毒,要求消毒面积大于敷贴面积(6cm×7cm);对肢体部位穿刺的患儿,穿刺部位用安尔碘消毒,面积大于敷贴面积。在穿刺成功、敷贴固定后,再用无菌绷带对局部进行两层固定保护,松紧适宜,以指趾端末梢血运良好为标准,避免过松过紧。

    3.3 记录 详细记录患儿姓名、性别、床号、日龄、病情状况、行留置针部位,穿刺成功后记录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期间注意观察有无红肿、渗漏、静脉炎及脱针等现象。

    4 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 统计时排除因出院及个别原因而要求拔除留置针的病例,结果见表1。

    4.2 分析 对各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头穿刺组、脚穿刺组及手穿刺组3组间留置针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2)。但从各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平均值看,可能存在足穿刺组>手穿刺组>头穿刺组的趋势。另外,结果显示头穿刺组出现4次脱针现象,而脚穿刺组、手穿刺组未发生脱针现象。各组均无静脉炎发生。

    表1 3组留置效果对比(略)

    4.3 结论 行留置套管针静脉输液时,穿刺部位(头、足、手)对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无影响。手足等肢体部位的穿刺更有利于预防留置针脱针现象的发生。

    5 讨论

    通过观察发现,对行肢体穿刺留置针的患儿采用无菌绷带两层固定保护,能达到与头皮静脉穿刺相当的效果。虽然新生儿头部静脉暴露明显、易穿刺、便于观察、污染机会少,且不妨碍四肢活动。但统计发现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有脱针现象,这往往与患儿大幅度的头部活动导致留置针与包被等发生摩擦而掉针、双手固定不牢发生抓针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肢体静脉血管相对头皮静脉而言较粗直,更有利于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穿刺。但穿刺部位易受污染,如吮指导致的唾液污染、大小便污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行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期间,应避免患儿过多的头部活动,减少留置针与包被的摩擦,妥善约束患儿双手,避免抓针现象。在母婴同室,要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避免过多的怀中搂抱、头部蒙盖。

    对行肢体静脉穿刺患儿,要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要随时更换污染绷带,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及敷贴固定情况。若出现皮肤红肿、渗血等现象应及时拔除留置针;敷贴松动的,要重新更换。

    行手及上肢穿刺的患儿,要适当约束穿刺侧肢体。足部静脉穿刺留置期间,要勤换尿布。在更换尿布、衣服时手法要轻,尽量避开穿刺部位,以防止局部污染和针头脱出。

    (收稿日期:2004-05-16)

    作者单位:25002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编辑罗彬), http://www.100md.com(张海先 王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