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9B期
编号:10573276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9B期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及时的治疗以及合适的治疗方法,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我们从2003年1月~2003年12月对收治的59例脑出血病人,在系统脱水治疗的同时加用路路通注射液静点,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龄31~82岁,平均56.5岁。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脑出血病人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8~80岁,平均56.9岁。出血部位:治疗组壳核出血29例,丘脑出血18例,脑叶出血11 例,脑干出血1例;对照组壳核出血20例,丘脑出血12例,脑叶出血6例,脑干出血2例。两组病人脑出血量及临床体征见表1、表2。

    表1 两组脑出血量比较(略)

    表2 两组临床体征比较(略)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40例病人均采用布瑞得(甘油果糖)静点,其中出血量较大、入院时病情较重者同时给予甘露醇静点。治疗组59例中,在应用布瑞得(甘油果糖)及甘露醇静点的同时加用路路通注射液0.5g,每日1次静滴,对于出血量较少(<10ml)意识清楚的病人,入院后立即应用;对出血量较大(>40ml)脑水肿明显伴有意识障碍者,首先积极系统脱水治疗,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加用路路通注射液静点。治疗组59例中,发病4h~3天内应用路路通者23例,4~7天用药19例,7~14天用药10例,>15天用药7例(最长21天)。

    1.3 疗效判定及治疗结果 治愈为神经系统体征基本消失,头部CT复查出血已完全吸收;显效为神经系统体征部分恢复,肌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为神经系统体征部分恢复,肌力提高1级;无效为体征无改善。比较结果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略)

    2 讨论

    脑出血的预后首先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出血发生后继发脑水肿、高颅压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近年来,对于脑血管病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尤其是缺血半影区理论的提出,拓展了对脑血管病病理生理的认识。急性脑出血发生后,在出血部位的脑组织受到破坏的同时,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也因供血障碍而出现水肿、酸中毒等病理变化,位于出血灶处的脑组织破坏严重,出现坏死,任何治疗措施均无反应,而出血灶周围区的脑组织损害相对较轻,如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则有可能被挽救。因此,在积极系统脱水、减轻脑水肿的同时,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予以适当的活血、扩血管治疗,有助于改善病灶及半影区的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促进血肿吸收,减轻半影区神经细胞的损害,减轻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

    路路通注射液是从中药材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甙制剂,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的作用。本组59例脑出血病人,通过加用路路通注射液静点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出血量小、入院时意识状况好而肢体瘫痪较轻的病人效果更佳。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的扩张血管、改善脑微循环作用有关,使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供血得以改善,同时也使缺血、缺氧的脑细胞水肿得以纠正。另外,中药三七有止血、活血散瘀、消肿等功效,利用这些作用也能达到促进血肿吸收的目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加用路路通注射液治疗后,不仅提高了治愈率,治疗时间也明显缩短,确实显示出其良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4-07-07)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130000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百拇医药(李丽 牛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