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7期
编号:1057410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大众心理疏导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7期
4以社会资源为鲜活内容,提高公众战胜疾病的信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众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直接涉及到社会个体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SARS流行并严重破坏人们心理安宁的今天,如何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众心理的影响并有效加强心理疏导,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紧迫课题。

    1 以应对突发和传染性为目标,建立快速反应的心理疏导机制与地震、水灾、空难、山难等灾难性事件相比,SARS有很大的隐蔽性和传染性。如SARS病毒体积微小,肉眼看不到;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无法分辨谁是SARS病毒携带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等。这些因素会比其他灾难性事件更让人们感到紧张和恐惧,会让人产生对环境的失控和不确定感,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应激反应。作为21世纪首次出现的影响面广、传染性强的流行病,非典暴发伊始,在某些地区和社会成员中产生一定的恐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医学角度看,过于恐慌与焦虑又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反过来影响躯体健康。因此从心理学层面而言,我们要从非典防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等方面,充分认识加强大众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快速反应的心理疏导机制,采取更加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实践证明,只有遵循“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方针,建立防止恐慌的心理疏导处理机制,才能遇事不慌,积极应对。2003年5月,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通过建立预防非典心理疏导机制为学员进行“心理按摩”、缓解心理压力。他们建立心理咨询热线,教授和研究生全天“坐诊”;建立网上心理信箱,专家与学员在线交流;举行预防非典心理问题座谈会,专家教授和机关干部一起分析学员的心理状况;收集整理非典时期典型心理的调节措施,编印成《防治“非典”心理问答》下发给学员和教职员工。同时将《军校大学生心理特征数据库》等一批科研成果运用于防非典实践,并组织教研人员开展“紧急状态下军校学员心理疏导”等课题的研究。学院还设立“留观检疫区”,对从外地调研实习归来的教员、学员滞留观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