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574778
中药脂质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80-6115(2004)07-0619-03,1中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2中药脂质体的应用,3评价与展望,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7-0619-03

    脂质体(liposomes)最初是由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ˉdish发现并命名的。磷脂分散在水中可以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的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nm,这种具有类似于生物膜结构的小囊称为脂质体。由于它的结构类似生物膜,又称人工生物膜。六十年代末Rahman等人首先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脂质体的研究日渐广泛,已遍及了生命科学及膜工程学领域,并逐渐向临床应用发展。

     1 中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通过对近十年的文献总结,常用的中药脂质体制备方法有下列几种。

    1.1 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一大的圆底烧瓶中,再将烧瓶与一个旋转蒸发器相连,旋转蒸发,在真空下蒸除有机溶剂,然后将烧瓶浸入30℃的恒温水浴中,旋转使其在器壁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再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将此缓冲液加入上述的烧瓶中,再加入一些小的玻璃球以帮助分散,再次将烧瓶连于旋转蒸发器上,不断搅拌,直到器壁上的膜完全溶脱而形成均匀的乳白色分散液为止。用这种方法制得的为多层脂质体药物。此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即可

    进行。它是最原始但又是迄今为止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紫杉醇 [1] 和人参皂甙脂质体 [2] 等均用此法制得脂质体。

    1.2 薄膜-超声波分散法 将薄膜分散法制成的大多层脂质体用超声波仪超声处理,则根据所采用超声的时间的长短而获得0.25~1μm的小单层脂质体。将其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或G-100等)进行柱层析,分离除去未包入的药物即得到脂质体混悬液。如制备大黄素纳米脂质体 [3] 和硫酸氢黄连素脂质体 [4] ,以及脂质体猪苓多糖 [5] 。

    1.3 熔融法 此法是将磷脂、表面活性剂加少量水相溶解,胆固醇熔融后与之混合,然后滴入65℃左右的水相溶液中保温得制。该法不使用有机溶剂,比较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如制备黄芪多糖脂质体 [6] 和高三尖杉酯碱(HH)多相脂质(139-5) [7] 。

    1.4 冻干法 系将类脂高度分散在水溶液中,冷冻干燥,然后再分散到含药物的水性介质中,形成脂质体。冻干温度、速率及时间等因素对形成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都有影响。此法尤适于过热不稳定的药物。如制备蓖麻毒素脂质体 [8] 。

    1.5 冻融法 此法先制备未包封药物的小单室脂质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9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