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9A期
编号:1057567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9A期
1病因病机的研究,2辨证施治的研究,3发病及治疗机理的研究,4小结,参考文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深层静脉管腔的炎症同时伴血栓形成及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中医学“脉痹”、“股肿”范畴,其病因至今未明,治疗亦较为棘手。该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后遗症和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 病因病机的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形成该病的三大病因,多系手术后、产后或长期卧床等原因造成。中医学认为,湿热下注、气血瘀滞而致脉络阻塞为该病的基本病机。

    张坚强等 [1] 认为,瘀热互结,阻于脉道,气血凝滞,瘀化为水为其病机。张志明等 [2] 则认为,由外伤及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气滞血瘀,因而瘀阻为本病的根本。金文银等 [3] 认为,其病机特点离不开“湿、热、瘀”相搏,尤其是“瘀”字贯穿其病程始终。陈承良 [4] 认为,气血瘀滞,复感寒邪,入里化湿,内外相搏,湿热内生,湿热之邪瘀阻经络为本病之病机。

    2 辨证施治的研究

    现代医学将本病分为三大类型: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对于本病的治疗,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但也由单纯中医治疗的文献报道。中医治疗既有内治法,亦有外治法,更有内外治法相结合,多种多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2.1 单纯中医治疗 张坚强 [1] 等采用通便泻瘀法治疗,使邪(湿、热、瘀)从大便而下取得较好疗效。选方通便泻瘀汤(桃仁、大黄、赤芍、益母草、元明粉、桂枝、水蛭、川牛膝、地龙、泽泻、车前子、炙甘草)内服,辅以七味熏洗剂加味(桑枝、芒硝、苏木、透骨草等)外用。临床治疗46例,其中临床痊愈3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总治愈率82.6%。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如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志明等 [2] 按照中医辨证将本病分为三型,湿热下注型,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法,选方四妙勇安汤加味(金银花、玄参、川牛膝、当归、赤芍、黄柏、苍术、茯苓、木瓜、防己、甘草);溶栓治疗:尿激酶20万U~30万U静滴,每日2次;低分子肝素钙500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祛聚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缓慢静滴,每日1次,肠溶阿斯匹林及潘生丁口服治疗。抗生素治疗: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1次。血瘀湿重型,治以活血化瘀、利湿通络,选方活血通脉饮合二妙丸加减(川牛膝、防己、赤芍、当归、土鳖虫、炮山甲、茯苓、川芎);溶栓治疗:尿激酶10万U静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