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580262
疼痛评价体系概述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0年第5期
1研究方案设计,2疼痛程度分级,3疼痛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文献
     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与情感体验” [1] 。当前关于痛证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关于疼痛程度及其疗效的评价方法则多种多样,未有统一,影响了痛证研究的学术交流。本文就有关疼痛评价方法概述如下。

     1 研究方案设计

    以疼痛为检索词,在1989~2004年国内期刊关于药物止痛的98篇文献中:设立对照组的30篇(30.6%);未设对照组的68篇(69.4%),竟占了约2/3。鉴于疼痛有极强的情绪色彩,心理暗示可以明显地影响患者对疼痛实际程度的判断,即使是安慰剂也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镇痛效果,有些疼痛无需药物治疗也可自行缓解。因此,对于采用自身对照得出的止痛疗效尚待商榷。

     2 疼痛程度分级

    2.1 口头叙述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法) [2~4] VRS法简单易懂、便于执行,由于仅以疼痛“忍受”程度和睡眠状况为观察内容(见表1),显得过于笼统、简单。疼痛的忍受程度因人而异,有轻易即可忍受,有需要较大的意志力才能忍受,若都归为同一程度疼痛则会产生较大的偏差。Ⅱ级(中度)与Ⅲ级(重度)疼痛程度缺乏细分化,两者趋于雷同,故VRS法不精确,灵敏度较差。

    2.2 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法) [5~7] NRS法将疼痛程度与数字联系起来,容易被患者理解。但在每一疼痛级别中仍给出一个数字选择范围,该范围内缺乏定量依据,个体理解随意性较大,并且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见表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