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580862
23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和基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0年第6期
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基因检测,1材料与方法,2结果,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区副溶血弧菌主要流行菌型和药敏情况,探讨PCR检测基因技术在鉴定中的应用。 方法 对经生化试验鉴定为副溶血弧菌的23株菌,以O-K血清进行分型,K-B法测试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特异基因(toxR)和毒力基因(tdh、trh)。 结果 3株副溶血弧菌中O 3 :K 6 型占21株,O 10 :K 28 和O 1 :K 1 各1株,toxR基因均阳性,对氟哌酸等较敏感。其中20株菌tdh基因阳性,且均为O 3 :K 6 型,与小白鼠致死结果符合。 结论 表明本区流行的副溶血弧菌以有较强毒力的O 3 :K 6 型为主。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血清分型 基因检测

    副溶血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是夏秋季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目前已占了很大的比例。该菌引起的急性肠胃炎来势凶猛,尤其对儿童、年老体弱者危害更大,因此在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调查中被列为必检项目。自1950年日本人在大阪发生的一起沙丁鱼食物中毒样品中首次分离到该菌后,有关中毒报告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几十年来经久不衰。近几年副溶血弧菌的研究重点则集中在抗原分析、毒力基因(tdh、trh)和特异性基因(toxR、pR72H)检测方面,并已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但是国内大多实验室限于条件,对该菌的鉴定仍停留在做生化反应和嗜盐性试验上,未能很好开展细菌毒力和细菌分型等试验。我们为了了解本区副溶血弧菌的流行情况和探讨PCR技术在鉴定工作中的应用,对2004年收集到的23株副溶血弧菌除按国家标准进行生化反应、嗜盐性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