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 2005年第2期
编号:10580686
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2期
1肝脏炎性假瘤的病因病理,2临床特点及预后,3影像学特点,4鉴别诊断[5,6],参考文献
     炎性假瘤是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有大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的局灶性病变 [1] ,首先由Spencer于1937年报道,最多见于肺部,少见于肝脏、脾、胃、眼眶、腮腺、卵巢等。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最早由Pack和Bakr于1953年报道 [1] ,至2002年文献中报道的病例不超过100例 [2]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献报道的病例数显著增多。本文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综述如下,以引起注意。

     1 肝脏炎性假瘤的病因病理

    至今本病病因仍不十分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学说 [3,4] :(1)感染学说:从食物来的一些微生物或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将菌落通过门静脉血流进入到肝实质内,形成混合有胆管上皮、肝细胞或伴静脉内膜炎的急性渗出性病灶,逐步纤维化形成炎性假瘤。(2)免疫学说 [1] :肝脏炎性假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均显著增高,在病灶内发现一种多克隆特性的浆细胞,包含的主要成分为细胞角质素、Ⅷ因子有关的抗原、S-100蛋白等,免疫反应的主要成分为低分子量的细胞角质素抗体,具有辨认胆道和肝细胞的功能,诱使胆道内纤维化及局部纤维组织细胞增生,并且可合并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腹膜后纤维化、纵隔炎、Radiel甲状腺炎等。(3)真菌感染学说:真菌感染后分布在损害区的组织细胞内,诱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闭塞性门静脉炎,胆汁外溢使玻璃样纤维细胞、多克隆浆细胞和淋巴细胞高度增殖,诱发肝脏炎性假瘤的形成。

    肉眼观察假瘤体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呈黄白色或棕色。镜下可见IPL是以肝脏组织坏死后纤维组织、毛细血管增生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肉芽肿性病变 [5]。有的文献将IPL分为四个组织类型 [5,6] :以组织细胞成分为主的称黄色肉芽肿型;以浆细胞为主的称浆细胞肉芽肿型;以硬化为显著特点的称透明硬化性假瘤;此外还有静脉内膜炎及坏死型。但是,每个病灶内并非仅有一种病理成分,同一病灶其主要成分及病理类型在不同病程中尚可变化。

     2 临床特点及预后

    肝脏IPL较少见,在肝脏肿瘤中的比例<0.5% [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