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58163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ˇ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8期
     糖尿病肾病(DN)一般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西医对DN无特效疗法,而中医药治疗DN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将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消渴”、“水肿”、“尿浊”、“虚劳”、“溺毒”等范畴。近代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与禀赋不足,劳伤太过,肾元亏虚有关。

    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指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肝虚、心虚、脾虚、肾虚。标实即痰浊、水湿、瘀血。病机学说可概括为脾肾亏虚、气血两虚、肾虚血瘀、痰热郁瘀 [1] 、气虚血瘀、络脉症瘕。本病不同发展阶段,病位病机重点不同。

    1.1 病位 林兰等 [2] 认为DN的主要病位在脾肾,与肺、肝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认为病机按照气虚或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规律动态发展。刘怀珍等 [3] 人认为DN的病理变化是以肺、脾、肾三脏亏损为主,脉络瘀阻为主要兼症而伴随始终。魏华等 [4]认为“消渴病以肾为主,其本在肾”,同时重视肝脾。高阳等 [5] 亦认为本病病位在肾,随着病情发展可影响心、肝、脾等脏。而任爱华等 [6] 提出三焦决渎失司是基本病机。

    1.2 病机研究 (1)气阴两虚:韩建涛等 [7]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夹瘀血水湿。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本病的病机演变规律是:发病之初,病变部位在肝肾,证属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病变中期,阴损及阳,病变部位多在脾胃,证属脾肾虚衰,脉络瘀结;病变晚期,阴损及阳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浊毒内停、水湿潴留、五脏受损、气血阴阳俱虚、变证蜂起。(2)脾肾亏虚:其病病机,历代医家多强调肾虚,近年更加重视脾肾两虚。程益春等 [8]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是脾肾亏虚为本。水肿瘀血为标。倪青等 [9] 认为肾虚蒸腾气化不力,升清降浊失职是本病发病关键,病机以脾肾气虚为基础,病位主要在肾,瘀血、痰浊、水湿是主要兼挟之邪。宋述菊等 [10] 认为脾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关键;肾虚是易感因素;痰瘀肾络、凝滞脉道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痰湿、浊毒是痰瘀闭阻、阴阳衰竭的病理产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