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0065
美揭示艾滋病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9日 《中国医药报》2005.05.19
     据新华社讯 近年来,医学界不断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但其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目前的艾滋病疫苗在人体内制造的抗体,多数被人遄陨砻庖呦低诚鹆恕?br>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目前开发的艾滋病疫苗,大多数利用艾滋病病毒表面蛋白质gp41,这种艾滋病病毒表面蛋白质,只能引起人体产生短期的自反应抗体,而不能产生长效的、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抗体。o+!q^, 百拇医药

    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主任巴顿·海恩斯等在该论文中解释说,人体免疫反应可以按其生成的抗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B细胞免疫,包括一些功能较弱、针对许多种病原体的抗体。这类抗体也可能攻击人体组织,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果病毒激活了先天性B细胞免疫反应,人体就会首先摧毁B细胞,以免引发自身免疫病;另一类是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反应一般比较慢,但会产生功能较强的特异性抗体,也就是免疫系统只会攻击入侵的病毒等病原体,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长时间的免疫力。大多数成功的疫苗,都利用了适应性B细胞免疫的原理。o+!q^, 百拇医药

    人们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也希望用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来引发人体的适应性B细胞免疫反应。但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目前用于艾滋病疫苗的gp41表面蛋白质,在人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更类似于先天性B细胞免疫,由其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生成的抗体,能与人体组织内的多种分子发生反应,结果类似自身免疫病。这样,免疫系统首先就要摧毁该抗体,导致疫苗效果不佳。o+!q^,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成果指明了艾滋病疫苗开发的主要方向:人们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应注意“诱使”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表面蛋白质产生适应性B细胞免疫反应,这样才能成功预防这种病毒的感染。(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