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 信息
编号:10750232
心梗介入治疗重握时机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9日 《当代健康报》 2005.05.19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比药物治疗效果好,这已经是专业医生们的共识,但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结果,对此产生了疑问。

    这项研究随访了158831例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这些患者都是在1994~1995年确诊首次发作的,随访长达7年(平均3.6年)。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患者采用强化的药物治疗,那么他的预后会更好;使用成本高而有创伤的治疗技术(包括介入或搭桥),其疗效未必好。

    介入治疗在美国被滥用了

    仔细分析,这个结果虽然有些“意外”,但实际在意料之中,其病例分析并不十分准确,反而暴露出了美国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3个问题。

    首先,有创的介入技术在美国被滥用了。有创的介入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而在有使用这些技术条件的地区,必然存在着不管“青红皂白”而过分或过度使用这些技术的情况。实际上,对于低危的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如β阻断剂、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效果更好。

    第二,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和放支架,有时间上的要求。如果患者从发病,至到达医院并开始球囊扩张的时间超过90分钟,则介入未必比药物治疗好。重新开通梗死的血管来挽救心肌和生命,要赶在90分钟内。要是延误了抢救时间,不能及早进行介入治疗,心肌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这时即便使用最好的支架开通血管,犹如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去浇灌不长庄稼的土地,几乎没有意义。

    第三,医生的经验与水平影响了有创治疗的效果。

    绿色通道在我国还不够畅通

    美国的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比如,有创的介入技术发展迅猛,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开展,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医院并不具备救治条件。

    抢救的时间也是个大问题。我从1995年就开始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绿色通道”,以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但真正把“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落到实处,具备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随叫随到的医院很少。特别是医生和家属在谈治疗方案和费用时,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介入治疗需具备两个条件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关心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需要有创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比药物治疗更先进,但成功的介入治疗,应该具备两个方面:一是正确掌握适应症,二是要认真作好术后的护理和康复。

    掌握适应症需要由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来掌握,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配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家属也许只是犹豫,或者商量了一两个小时,最好的治疗时机就错过了。术后,要预防复发。在患者康复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好有预防作用、可改善预后的药物。

    我国大部分地区并不具备开展有创介入的条件。在这些地区,正确用药完全可以给当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切实利益。

    (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胡大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