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59891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性增生病因与证治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学刊杂志网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性增生是一 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病程较长,病情 复杂,缠绵难愈,并随着年龄增长而有 癌变的潜在趋势。临床以胃脘痞满不 适,甚则隐痛、灼热,食欲不振、噫气,口 干或口苦或乏味等为特征。中医学中 虽没有这种病名的记载,但可属“胃脘 痛”“痞满”“嘈杂”“症瘕”“痃癖”“呃逆” 等范畴,及早认识和治疗这些病变,为防治萎缩性胃炎伴肠 化异性增生的有效措施。

    1 病因病机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性增生由饮食失节、常食热烫或寒 凉、粗糙或刺激性食物、烟酒等不良嗜好及药物刺激、情志失 畅、它病、久病等所致。主要病位在胃,与脾、肝、胆、肾之关 连亦很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气磨 而消之,运而化之。脾胃虚则运化失司,首先表现出气虚不 运的本虚证候,进而出现气机升降失常的气滞征象。《类证 治裁》曰:“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外散而为痞。”又曰:“伤 寒之痞,从外之内…杂病之痞,从内之外。”《内经》曰:“浊气 在上则生胀而痞满由生。”气滞不畅则食停、湿阻、痰凝、火 郁、血瘀等诸郁丛生,最终导致因虚致实、因实致虚的虚实夹 杂、寒热错杂之病理变化。
, http://www.100md.com
    2证治与方药

    行气化痰、活血散结 此法适用于气机不调、痰瘀互结 者,症见胃脘隐痛,痛处不移,暖气、纳差,舌苔黄腻或白腻, 脉弦等。《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入于 肠胃则胀,胀则肠外之汁沫(痰饮)迫聚不得散,日以成 积。”《医学正传》曰:“瘕有痰挟血而成窠囊者,用桃仁、红花、 香附、大黄之类治之。”《丹溪心法》曰:“气不能成块成聚,块 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矣。”常用太平丸、三承气 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化裁治之。 健脾益胃、调畅气机 此法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机不调 者,症见胃脘隐痛,痞闷不适,喜按喜温,便溏乏力,苔薄白或 白、脉细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禀之官,五 味出焉。”《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 五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 于太阴也。”《脾胃论》曰:“脾为太阴之脏,恶湿喜燥,燥则脾 之清气上升,以煦心肺,心肺和煦是下济肝肾。胃居阳明之 腑,恶燥喜润.润则浊气下降,以润肝肾,肝肾濡润则上滋心 肺。”综上所述,化生气血、滋长精气的作用与胃之受纳、浊气 下降的生理功能和脾之传输、清气上升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 关系,以脾肾为中心的生理功能又直接影响着其它脏腑。常 以黄芪建中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汤等化裁治之。
, 百拇医药
    补气行气、活血通络 此法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络瘀阻 者,症见胃脘隐痛或刺痛,呃逆胀满、嗳气不舒、喜温喜按、纳 呆、便溏,舌面见散在瘀点,脉沉细而涩。历代医家认为“久 病入络”、“久病多瘀。”《金匮要略》曰:“腹不满,其人言我满, 为有瘀血。”《诸病源候论·诸痞候》曰:“营卫不和,阴阳隔绝, 血气壅塞,为得宜通所致。”常以丹参饮、膈下逐瘀汤、失笑 散、血府逐瘀汤等化裁治之。

    滋养津液、清解虚火 此法适用于脾胃阴虚、虚热内扰 者,症见胃脘隐痛伴灼热感、嘈杂、口干、舌红少津、脉细稍数 或细数无力等。《丹溪心法》曰:“脾土之阴受伤…遂成臌 胀。”《症因脉治》曰:“脾虚有阴阳之分,脾阴虚者,脾血消耗。 脾虽虚而仍热,若服温补,则火愈甚而阴愈消,必得滋补脾 阴,则阳退而无偏胜矣。”《蒲辅周医疗经验》曰:“脾阴虚,手 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热,不思食。”常以一贯煎、加减麦门 冬汤、益脾汤、自拟养阴汤等化裁治之。 温肾暖脾、振奋中阳 此法适用于脾肾阳虚、中阳不振 者,症见脘腹胀闷,时时隐痛,温按痛减,口淡不渴,四肢欠温 或不温,大便时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等。肾阳 者,主一身之阳,后天之阳有赖先天之阳以温煦。正如人们 所比喻的那样:“脾胃为釜,肾阳(命门之火)为薪,若釜底无 薪,水谷就不能腐熟消化。”
, 百拇医药
    常以理中丸、厚朴温中汤、附子理 中丸等化裁治之。 疏肝理气、调和肝脾 此法适用于肝郁脾虚、肝胃不和 者,症见脘腹痞满或胀闷,甚时连及两胁,嗳气、食少,舌苔薄 白,脉细而弦等。华岫云曰:“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胜也…” 又曰“因呕吐不食、胁胀脘痞等恙,恐医药者但认为脾胃之 病,不知实由肝邪所致,故特指出,以醒后人之目耳。”黄坤功 曰:“肝气宜升,胆气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 气之下降则胆火下降。”常以柴胡疏肝丸、痛泻要方、逍遥散、 四逆散等化裁治之。

    清热利湿、和胃畅中 此法适用于湿热合邪、壅滞中土 者,症见胃脘痞闷胀痛,口渴或不渴,肢体困倦乏力,大便不 调,舌苔黄腻,舌淡红,脉滑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 湿肿满,皆属于脾。”常以藿朴夏苓汤、连朴饮、三仁汤等化裁 治之。

    ◆人体三维生理系统新释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性增生病因与证治
, 百拇医药
    ◆《内经》治病 以人为本

    ◆小儿哮喘的总治法与分治法精要

    ◆肝纤宁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微观药证学研究

    ◆陈可冀、姚新生、李恩、危北海、陈士奎等著名老家学者论中西医结合

    ◆中国传统医学之特色源流考

    ◆李斯炽教授学术思想探要

    ◆张子和倡导汗吐下法考释

    ◆经络研究新论

    ◆吴根银教授治疗疑难病用药特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