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2985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13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王丽春 李大江 刘自贵

    摘要:目的:调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常见菌种、好发部位,分析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10月130例住院过程中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0.46%,占医院感染的15.21%,好发于呼吸道(占73.33%),消化道(占15.56%),泌尿道(占8.46%)等部位,菌种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占37.97%),130例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过多种侵入性操作。结论:控制医院深部真菌感染至关重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深部真菌 医院内感染 白色念珠菌

    [中图分类号]R75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179(1999)02-0170-02
, http://www.100md.com
    Clinical Analysis of 130 Cases of Nosocomial Systemic Fungus Infection

    Wang Li-chun,Li Da-jiang,Liu Zi-gui

    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类固醇制剂的应用,器官移植术及各种大型手术的广泛开展,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深部真菌感染,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重点。本文就1998年1月~10月我院所有住院病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了调查,并初步分析了部分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998年1月~10月我院出院病历中发生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共130例。

    1.2 诊断标准 参考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1〕。
, 百拇医药
    1.3 调查方法 对诊断医院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性查阅,患者的痰、血、尿、大便等标本经培养或镜检发现真菌,结合临床表现,确认为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后填入调查表。真菌的培养及菌种鉴定由本院检验科及感染科细菌室进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10月全院出院病人总数为28 352人,发生医院感染855例,感染率3.02%,其中深部真菌感染130例,感染率0.46%,占医院感染的15.21%,与国内报道相似〔2〕。本组130例中,男性85例,女性45例,年龄24~90岁,平均61.13岁,住院日13~631天,平均61.31天(见表1)。

    表1 深部真菌感染130例年龄及住院日分布

    感染例数 构成比(%)

    年龄 <60岁 51 39.23
, http://www.100md.com
    >60岁 79 60.77

    住院日 <1月 41 31.54

    1~2月 49 37.69

    >2月 40 30.77

    2.2 基础疾病 130例患者均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以慢性肺部疾病者最多(包括慢支炎、肺心病、结核、哮喘等)共46例(占35.39%);其次为恶性肿瘤24例(占18.64%),主要为食道、肺、结肠、胰腺、肝脏、乳腺等器官的肿瘤,大多为晚期或术后。血液系统疾病22例(占16.92%),如白血病、淋巴瘤、再障、骨髓瘤等。心脏疾病9例(占6.92%),器官移植2例(占1.5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7例(占5.83%)。

    2.3 感染部位 本组130例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135例次,其中肺部感染最多为99例次(占73.33%),其次为胃肠道感染21例次(占15.56%),泌尿道感染11例次(占8.46%),血液感染(即败血症)3例次(占2.22%)及腹腔感染1例(占1.54%),其中5例患者同时存在2个部位的感染。
, 百拇医药
    2.4 真菌菌种分类 本组130例共分离出真菌158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最多(占37.97%),菌种分类见表2。

    表2 158株真菌菌种分类

    菌种名称 菌株数 构成比(%)

    酵母样菌

    丝状菌 白色念珠菌 60 37.97

    未分类 53 33.54

    热带念珠菌 33 20.89

    伪势带念珠菌 1 0.63

    曲霉菌 10 6.34

    毛霉菌 1 0.63
, http://www.100md.com
    合计 158 100

    2.5 合并细菌感染 130例中64例(占49.23%)合并细菌感染共74例次,感染部位仍以呼吸道为主,共63例次(占85.14%),其次为血液5例次(占6.76%),泌尿道4例次(占5.41%),皮肤和消化道各1例(占1.35%)。64例共分离出细菌85株,66株(占77.65%)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不动杆菌16株(占18.82%),铜绿假单孢菌15株(占17.65%)。

    2.6 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2.6.1 130例中124例(占95.39%)在发生真菌感染前使用了抗生素(见表3),预防用药45例(占36.29%),治疗用药79例(占63.71%),一联用药98例(占79.03%),二联用药26例(占20.97%)。在发生真菌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51天,平均15.98天。
, http://www.100md.com
    表3 130例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情况

    种类 例数 真菌感染前使用时间

    <1周 1~2周 >2周

    二、三代头孢类 67 26 24 17

    喹诺酮类 58 25 22 11

    青霉素类 32 10 17 5

    泰能 22 7 12 3

    氨基糖甙类 21 8 11 2

    一代头孢类 9 2 4 3

    硝基咪唑类 8 4 2 2
, http://www.100md.com
    大环内酯类 3 2 0 1

    氯霉素 3 1 2 0

    2.6.2 本组130例中58例患者(占44.62%)因治疗需要而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真菌感染前使用激素的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80天,平均17.02天。接受化疗者33例(占25.39%),服用抑制排异药物者2例(占1.54%)。

    2.7 侵入性操作 130例中26例(占20%)在发生真菌感染前接受各种手术治疗,21例(占16.75%)行气管插管,静脉插管12例(占9.23%),保留尿管45例(占34.62%)。

    2.8 治疗及转归 130例中123例使用抗真菌治疗,共用5种抗真菌药物,按使用例次多少分别为氟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疗程4~31天,平均12.36天。治疗:好转64例(占49.23%),无效11例(占8.46%),死亡55例(占42.3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广谱抗生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及侵入性诊疗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继发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住院日延长,经费增加,患者痛苦以及死亡率升高,需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在危险因素方面加以防范与控制。

    3.1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Freemon〔3〕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为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两大类。

    3.1.1 宿主因素

    3.1.1.1 年龄 本文130例深部真菌感染中79例(占60.77%)>60岁,平均年龄61.13岁,即真菌感染较易发生于老年人。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所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引起体内菌群失调,真菌过度生长,造成深部真菌感染。
, http://www.100md.com
    3.1.1.2 基础疾病 严重基础疾病如重度心肺功能不全、晚期肿瘤、白血病等,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内环境受到破坏,机体免疫防御机能降低,继发真菌感染后又可加重基础疾病。基础疾病中以慢性肺部疾病占比例最大为35.39%,可能因肺部疾病引起呼吸道大量炎性分泌物,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3.1.2 医源性因素

    3.1.2.1 侵入性操作 气管插管、保留尿管等操作是用于诊断和治疗严重疾病的必要手段,但在诊治的同时可带来继发感染。本组21例行气管插管患者中19例发生了呼吸道真菌感染;11例泌尿道感染均曾保留尿管,尿道的污染和尿道内异物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3例真菌败血症中2例行静脉插管,提示真菌感染与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

    3.1.2.2 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本组130例中124例(占95.39%)在使用抗生素后发生了深部真菌感染。所应用的广谱抗生素以头孢二、三代及喹诺酮类为主,杀菌力强,且使用时间较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细菌被杀灭后,失去了抗念珠菌的物质〔4〕,导致机体严重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真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同时本组还存在着无指征用药、频繁更换、配伍不当及疗程过长等现象。这也是造成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故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能降低白细胞趋化和吞噬能力,阻止溶酶体膜的分解和酶的释放〔4〕,大大削弱了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对细菌、真菌感染的耐受性降低,增加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感染的扩散。大量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可造成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对胃肠道还具有直接损伤作用〔5〕,二者均可引起或加重感染。
, 百拇医药
    3.2 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

    3.2.1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37.97%)。通常,该菌可在人体皮肤、口腔、肠道、阴道等处存在,并不致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它的过度生长带来正常菌群平衡破坏,成为致病菌。白色念珠菌胞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组成,有很强的粘附能力,它能产生磷酸酯酶和蛋白酶,使真菌很易侵入机体细胞内进行繁殖〔6〕。且它在组织内常呈菌丝体〔6〕,而不易被吞噬,使致病性增强。这可能是该菌感染率高的部分原因。

    3.2.2 由于患者多有严重基础疾病,在继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常合并细菌如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则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给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对基础状况差,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应高度警惕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时并多次送检各部位标本,早诊断,及时合理用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3.3 总结 医院内真菌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控制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要注重预防,在诊疗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其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成都610041)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政司医院内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0;6(5):306。

    2 范润玉,吴瑶: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166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3):138。

    3 Freemon J,et al. Differential risk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m J Med,1981;70:915.

    4 李怀臣,高鲁芳,牟晓燕等:肺部真菌病的回顾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4):219。

    5 张茵,张文娟,翟亚平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双重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97。

    6 David Wilks,Mark Farrington,David Rubenstein. Fungi:The Infectious Diseases Manual,1995:291。

    (收稿日期:1999-01-12)

    华西医学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14卷 第2期 Vol.14 No.2 199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