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辨证论治
编号:10568616
重剂小青龙汤治疗哮证100例
http://www.100md.com
     方炳福

    关键词 哮证;小青龙汤

    中图法分类号 R256.12

    小青龙汤方出于张仲景《伤寒论》,药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主治内停水饮,外感风寒咳喘等证。笔者自1986年以来,用本方加倍剂量治疗哮证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2~63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至31年。其中过敏性哮喘20例,支气管哮喘5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现代医学检查。主症为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或张口抬肩,夜不能平卧,咳嗽,口唇紫绀;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湿性罗音;X线胸透示肺纹理紊乱、增粗,或肺气肿表现;苔白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炙麻黄、干姜各15g,白芍,法半夏各30g,细辛、桂枝、五味子各9g。热哮者加鱼腥草、开金锁、鲜竹沥各30g,浙贝母9g。冷哮者加旋覆花(包)、白芥子、葶苈子各9g,莱菔子30g。水煎服,每日1剂。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显效:服药1周,哮喘完全控制,两肺哮鸣音消失,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活动正常;好转:服本方2周,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活动基本正常;未愈:服本方2周,症状无变化或加剧。

    3.2 治疗结果 显效70例,好转2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8%。

    4 典型病例

    汪某,女,23岁。因天气寒冷外出,突感胸闷,呼吸困难,不能行走,喉中痰鸣,并逐渐加重而求诊。患者自诉2岁开始即有哮喘,常发于冬春之季。入院体检,口辱紫绀,面色淡白不华,喉中如水鸡鸣,不能平卧,两肺布满干、湿性罗音,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浮紧。辨证系冷哮,方投重剂小青龙汤加味:炙麻黄、干姜、炙甘草各15g,白芍、法半夏、莱菔子各30g,细辛、桂枝、五味子、白芥子、旋覆花(包)各9g。服药3剂哮喘大减,口唇无紫绀,能平卧,无胸闷,呼吸平稳,喉中无痰鸣音;听 诊两肺有少量干、湿性罗音。继以原方3剂而愈,半年后随访病证未复发。

    5 讨论

    哮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汉代医家张仲景对此病有详细的描述与辨证治疗,金元时代朱丹溪首列哮喘之病名,明代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笔者在传统的治疗经验上,用小青龙汤加倍剂量,治疗哮证,效果理想。方中的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祛痰宣肺为主药;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为辅药;白芍养血以防辛温之弊,半夏祛痰散结为佐药;五味子、甘草调和诸药,敛肺为使。

    小青龙汤原方本为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咳或喘之方,主要功效为祛水饮,解风寒,宣肺,温肺化痰。其用于治疗哮证,剂量偏小,疗效不佳。加倍剂量后,疗效明显增强,并未发现辛燥伤津之不良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中医院 247200

    作者简介:方炳福,男,46岁,副主任医师

    (1998-08-10收稿)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1999年 第18卷 第1期 Vol.18 No.1 1999,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重剂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