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辩证论治1
编号:10569024
辨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1例
http://www.100md.com
     曹阳 李忠 何秀兰 王沛

    关键词:辨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活血解毒

    分类号:R273.34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发病隐匿,明确诊断时以晚期居多。若患者年迈体弱,或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则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均难以施行。中医辨证施治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因其作用平和,毒副反应小或无毒副反应,多适用于此类患者。我们对单纯中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1例进行了疗效观察和总结。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25例经组织细胞学诊断,6例为临床诊断。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7岁,平均年龄69岁。病理分型中,腺癌9例,鳞癌12例,其他4例。按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Ⅲ期15例,Ⅳ期16例。中医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证18例,痰热内蕴证6例,气滞血瘀证3例,脾肾两虚证4例。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活血解毒为其主要治疗原则。对于合并肺部感染、大量胸腔积液、颅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者,辅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中药基本方:沙参、天麦冬、五味子、枇杷叶、胆星、丹参、夏枯草、仙鹤草、白花蛇舌草等。证属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润肺清热,加生黄芪、西洋参、鳖甲、地骨皮、石斛、丹皮、黄芩、百合等。证属痰热内蕴,治以清肺化痰,宣肺止咳,加鱼腥草、青礞石、生石膏、桑白皮、贝母、麻黄等。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止痛,加郁金、赤白芍、生甘草、柴胡、地龙、三棱、莪术等。证属脾肾两虚,治以健脾温肾,化痰利水,加猪茯苓、狗脊、补骨脂、女贞子、泽泻、葶苈子等。3个月为1疗程。

    3 疗效评定及统计方法

    近期疗效根据1979年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病变进展(PD)。生存率以Kaplan-Meire法计算,显著性检验以时序检验( Log-rank)方法。病人一般状况按Karnofsky评分标准。
, 百拇医药
    4 治疗结果

    治疗全组病人无完全缓解者。PR 3例(9.7%),NC 18例(58.1%),PD 9例(29.0%)。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全组生存率:6个月80.7%,1年32.3%,2年7.2%,3年3.6%。Ⅲ期、Ⅳ期两个不同分期间及腺、鳞癌两种不同病理类型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中医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证较其他证型生存率为高 (P<0.05)。经治疗Karnofsky评分提高和稳定(≥10分或±10分)共29例,达93.5%,下降仅2例。

    5 讨论

    中医将肺癌归属于“肺积”、“肺痿”等范畴。认为肺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邪毒滞于胸中,肺气失宣,痰凝气滞,血脉瘀阻,痰瘀胶结,日久形成肿块。本病是因虚而得,因虚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变。故治疗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即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活血解毒。我们认为,肺癌的虚以气虚、阴虚为根本病理改变,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治疗最宜辛平甘润,补而勿燥,沙参、天麦冬、五味子的运用,正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对传统方剂“生脉饮”的灵活变通。
, http://www.100md.com
    通过临床观察,本组病例的瘤灶稳定率、远期生存率、全身状况的改善均与近年中医治疗文献报告接近。虽然肿块控制较差,有效率(CR+PR)低,但在延长生存时间、减轻症状、促进食欲、增加体重、改善一般状况方面较放化疗有明显优势。在治疗中我们有以下体会:①晚期NSCLC尤其中高分化者,一味加大化疗剂量常难以提高疗效,患者却因毒副反应而影响生存质量,可考虑单纯中药治疗。②Ⅲ期与Ⅳ期患者的中远期效果并无差异,提示我们对有远处转移的Ⅳ期患者,只要治疗得当,仍可取得满意疗效。③年迈患者肿瘤细胞活跃程度相对较低,发展较为缓慢,不宜过于积极采取放化疗,单纯中药治疗可能会取得显著效果。④对于晚期NSCLC的中药治疗,不必拘泥于有效率的高低,中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是疗效判定的客观、合理的指标,中药治疗的疗效判定应定位于此。

    作者简介:曹阳,女,35岁,主治医师

    作者单位:曹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 北京100700)
, 百拇医药
    李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 北京100700)

    何秀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 北京100700)

    王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 北京100700)

    (收稿日期:1999-05-09)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0 Vol.23 No.1 P.6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