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相关资讯
编号:10772772
中医泰斗关幼波老中医行医妙手回春做人云水风度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4日 浙江在线
     关幼波,原名关霦。1913年出生于北京市。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关幼波教授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顾问,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顾问。1982年被聘为北京第二医学院教授,1986年受聘为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1990年被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聘为教授、顾问。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从医六十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热忱待患,直到患病之前仍坚持出诊,工作在临床一线,被誉为“中医泰斗”、“岐黄圣手”。

    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关幼波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13日晚9时16分逝世,享年92岁。
, 百拇医药
    关幼波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也是著名的中医肝病专家。他从医6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誉为“中医泰斗”、“岐黄圣手”。

    关幼波常说:“治病救人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病人康复是我最大的满足。”他生前一直倡导的“以岐黄济世,以仁爱救人”的行医之道,深得患者和同道、学生的尊敬。

    父亲临终前才对他说:你可以治病救人了

    父亲关月波是当时的著名中医。关幼波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入私塾攻读四书五经。关幼波从16岁起便经常与哥哥一起随父学医,他们除学习中医理论外,时常在父亲左右侍诊,帮助抄方。父亲关月波擅长内、妇、儿及针灸等科,对时令病及妇女病更是擅长,深受群众的敬重。其父一再告诫兄弟俩:医不在“名”而在“明”,医者理也,认清医理才能治好病。学习经典时要明其理,知其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不能泥古不化。还教育他们:治病救人要重义轻财,不能“为富不仁”。其父是严父又是严师,不准他们在中医业务上有一点懈怠。一次,他的哥哥在抄方时将“橘红”误写为“菊红”,他的父亲便勃然大怒,当着病人狠狠地打了他哥哥一记耳光,从此不准其再学医。
, 百拇医药
    关幼波随父习诊多年,但父亲从不让他独诊,而要求他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父亲临终前,抱病抽查了他的3个脉案,确认自己后继有人了,满意地对他说:“你可以治病救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不聊生,瘟疫不断。应接不暇的门诊、出诊使关幼波得到了锻炼。在广泛的实践中,他把从父辈传授的和从医书上获得的知识不断加以锤炼、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功夫。例如他出诊时,进门一闻,便可鉴别出病人是患了麻疹还是猩红热。这种敏感的“闻诊”是在大量的医疗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有的名医连自己的祖传秘方都愿传给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关幼波曾同时在几个药房坐堂行医。前门大街的“永安堂”、“体乾堂”,三里河大街的“同和堂”、“保德堂”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他曾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同一药房坐堂。关幼波每天都提前来到药堂,细心分析施今墨的脉案,还亲自询问病人服药后的变化,凡效果好的经验都欣然学习。日久天长,像孔伯华、肖龙友、汪逢春等名家的经验,都被他“偷”来运用于临床。他广交同道,互相切磋,深探医理。前门地区名医康乃安、赵瑞麟、贺惠吾等都是他的挚友。康乃安在临终前,把自己的祖传秘方“鹅口散”传给他。
, http://www.100md.com
    在北京第一中医门诊部工作期间,他与中医妇科专家刘奉五对桌应诊。他打破“门户之见”的旧习,主动与刘奉五探讨医术,并互相交换病例,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后,他有幸与更多的名家接触,像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内科专家许公岩、宗维新,肿瘤病专家秦厚生,肾病专家姚正平等人。关幼波与他们建立了友情,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医疗经验。

    1979年,他结合个人30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编著发表了《关幼波临床经验选》。1978年,他与中医医院电子计算机室的科研人员合作,把自己的治疗肝病的经验编制成“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这项工作在中医学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

    一生救人无数,91岁才提出停止出诊

    关幼波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市政协委员、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他尤擅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总结出“治肝十法”和以“化痰活血解毒”贯穿始终的治黄经验,被誉为“肝病大师”和“疑难重症的克星”。
,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院给新闻媒体的文章中称赞关幼波“对待病人一视同仁,皆无贵贱之分、贫富之别”。他一生究竟给多少患者看过病,谁也说不清楚。小儿子关西平惟一能清楚记得的是,每天等候父亲看病的患者排起了长队。

    关西平说,父亲平均每天要给数十位患者看病。在关幼波60多岁时,练就了同时给4位病人看病的本领。他分别用两只手把脉,诊断病情,然后由4位徒弟代为记下药方,效率奇高,最多一天能给200多名患者看病。因而,留下了“两手把脉,四人抄方”的美誉。

    关幼波时常对弟子们说:“治病救人是我一生最大的乐趣,病人痊愈了是我最大的满足。”二女儿关弘波说,关幼波上年纪后,仍然每次接诊30个,但他经常要加号到50个、60个。巨大的工作量让关幼波感到很疲惫。关幼波的小女婿张洁勤说,很多次关老先生出诊回来,刚下车就一头栽倒在自己的怀里。“都是累的啊!”

    关幼波最后一次出诊是在去年3月。因为一次意外,关老先生摔伤了,他自感身体支撑不住了,第一次提出停止出诊,那时他已经91岁高龄。
, http://www.100md.com
    云水风度容纳百川是他的做人标准

    “他一生待人亲切,从不摆架子,视病人如亲人一般。”这是关幼波弟子、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勇的感言。

    陈勇从1961年就跟随关幼波学医。他说,关幼波时常告诫弟子们看病时说话声音要比病人低,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陈勇说,一次,因为看病时自己的声音比较大,遭到了关幼波的训斥:“别那么大声问病人,审案呢?”

    关幼波的高尚医德赢得了患者的尊重。86岁的陈晓老人在得知关幼波去世后,在儿子搀扶下,拖着虚弱的身子到灵堂拜谒了关幼波,并在留言簿上写到:“难得的神医,人民的好医,群众心中的保护神。”

    关幼波不仅医德高尚,而且胸怀宽广。“文革”时,一位同行因嫉妒关幼波,对他展开了报复,关幼波的家因而多次被查抄,他也被剥夺了行医的权利。而当这位同行病魔缠身时,关幼波摒弃前嫌,依然为其治病,并在床前服侍。最终,这位嫉妒关幼波的人被他的宽宏所感化,抱头痛哭。

    关幼波认为,做人要有“云水风度”。所谓“云水”是高如云、阔如水,强调的是要有开阔的眼界以及“容纳百川”的胸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