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7791
老药都是咋淘汰的?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6日 《健康时报》 2005.05.26
     现在40多岁的人大概都记得自己小时候一感冒发烧,父母就会带着去打西林油,这种药学名叫青霉素油剂,因为注射后痛的感觉较小,效果好,所以在当时非常流行。1982年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药注射在臀部后常会引起局部肿块,药物吸收不好,个别地方还有注射后造成臀部肌肉坏死的病例,因此淘汰了这种剂型的药物。湘雅医院药剂科廖孝和副主任药师介绍说,药品的淘汰类似于商品,不好的、副作用大的药物会自然被副作用相对较小、疗效肯定的新药取代,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的淘汰也具有它的特殊性。

    自然淘汰:适者生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很普遍的四环素小儿制剂既有片剂,也有溶液,小儿扁桃体炎、发烧时医生很喜欢开这种药,后来发现这种制剂对7岁前小孩的牙齿、牙龈发育有影响,这也是现在30来岁的人群中,四环素牙很普遍的原因。随着新的抗生素品种出现,这种药逐渐被淘汰。

    其他如以前用的很广泛的祛蛔虫药:山道年酚片剂,由于毒性大而淘汰;镇静安眠药物巴比妥逐步被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苯巴比妥取代;治疗拉肚子、腹泻的土霉素被黄连素、氟哌酸、泻痢停等取代。有的药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部分保留,部分淘汰,如肠溶阿斯匹林300毫克的剂型,在过去的十年间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需每天吃三次,每次吃3至5片,服用3个月以上,后来发现这种药对胃肠道反应很大,病人不愿意吃,医生也觉得副作用太大而不开,市场逐渐萎缩。相反,肠溶阿斯匹林50毫克、100毫克剂型的现在临床还运用很广泛,如一些老年性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每天服用一片,可以较好地抗血栓形成,预防脑血管意外。
, http://www.100md.com
    生产厂家:利润薄而减产

    来自益阳的小童,是一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这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由于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从十多岁明确诊断后他就开始长期服用硫酸锌,因为这种药能干扰肠道内铜的吸收,服后大便排铜增加,减少体内铜的蓄积,因此近年来医学上将硫酸锌做为肝豆状核变性的首选药物。对于这种副作用小,又救命又便宜的药,小童的父亲却在两年前无奈地发现买不到了。廖孝和作为湘雅医院采购药品的主要人员,他解释说,由于硫酸锌很便宜,一瓶100片才一块多钱,很多生产厂家认为根本没有利润可赚,于是不再申报国家标准。而新生产的锌制剂如甘草锌,却由于锌含量低,价格高患者既吃不起,又达不到治疗效果。廖药师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甘草锌一盒有10包(冲剂),一盒要23.5元,锌总含量仅1.5克,一天即便是吃一盒也达不到治疗效果。执着的小童父亲为了救儿子,与医院药剂科、医务办一道,跑北京找厂家联系,要求他们重新申报国家准字号,并以较短的时间重新核定价格(每瓶12元),当药品生产出来后厂家用特快专递给小童寄来了10多瓶硫酸锌。
, http://www.100md.com
    新药促销:瓜分旧药市场

    如80万单位的青霉素,10年前湘雅医院每个月需消耗几万支,现在一个月也就200多支。一是因为青霉素耐药现象严重;二是不断有新的抗生素品种研发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霉素用量将进一步萎缩,慢慢地从抗生素剂型中淘汰消失。

    有些药并没有淘汰,临床效果也良好,但由于不再采取促销手段,用量也急剧下降。如头孢噻肟钠,是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90年代刚出来的时候价格贵,每支需40至50元,医院一个月甚至可用1万多支,随着国家多次调价,该药也降到了2、3块钱一支,医院的用量目前仅1000多支左右。

    廖孝和药师说,在我国,药物淘汰多为自然淘汰。也就是老百姓和医师认为,某药品有不安全因素,或认为疗效不佳,或者是有更好的药品代替,有的因为价格或销路不好等因素停产,时间一久,形成自然淘汰。其次是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修订药品标准对药物品种进行整顿、重新审核时,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在整顿中给予淘汰。另外,药品评审专家一旦认为某种已经批准生产的药品经过调查,认为疗效不确、不良反应大的可以进行再评价,决定淘汰品种,如我国于1982年第一次大批量淘汰药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 http://www.100md.com(谢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