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90468
药品入市究竟被剥几层皮?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7日 放心
     日前,研制开发制药企业协会再次推出最近修订的《药品推广行为准则》,以规范其会员公司医药代表的药品推广行为。然而相当多的医药代表对此却说:“药品销售处处都要打点,不给钱办不了事。”笔者从医药界知情人口中得知,药品在医药代表手里至少要经过4道“钱关”剥皮,才能通过医院或零售药店到达消费者手中。一个生产成本三、四元的小品种中药,经过各层回扣和公关费用“盘剥”之后,成本高涨,其出厂价达到17元,再经过商业流通环节,零售价即暴涨至26元。入院买路费药品要进入医院,医药代表需给相关“实权人士”交数目可观的“买路钱”。如果是单科室品种,只需要打通专科主任和药剂科主任两个环节,由专科主任填写入药申请单,转由药剂科主任批准;如果是进入地市级医院,专科主任和药剂科主任的打点费用一般需要3000-5000元。当然,类似抗生素的大品种要想进入医院,则必须通过院长和药剂科主任,打点费用则狂飙至5万元以上。如果是北京等大城市大型医院,打点费用有时甚至要达到送房子、送车的规格。医生处方费药品进入医院并非高枕无忧了,没有回扣,医生照样不开处方。据了解,单科室药物给医生的回扣率在零售价的15%左右,大品种药品则在35%以上,最高达50%。医药代表必须按照每个医生药物处方开具量定期现金兑付回扣。除此以外,各制药厂还要承担各科室和个人举办学术活动和出国旅游、娱乐赞助费等。销售维持费除医院外,药品另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是零售药店。药店销售产品自然有选择,同类产品很多,可销你的,也可以销别人的,关键看你如何“进贡”。药店要求的毛利率为40%左右,进入药店后是由店员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因此也需要向药店提供5%左右的“销售维持费”。招标公关费全国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要进入一个地区,必须通过大型招标。要通过招标,则必须“公关”打通招标评审委员会和卫生主管部门。尽管已经有多种保障招标公开、公正、公平的措施出台,但黑洞仍然甚多。要招标成功,一个小品种在欠发达地区投入的公关费用也需要3万-5万元,大品种在发达地区投标的公关投入则是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除这4关以外,药品在进入区域大型医药商业公司及广告审批、进医保目录等重要环节中,公关费用也都被打入成本,最终由消费者埋单。医药代表成“牺牲品”在出厂的药品进入医院或销售环节的过程中,医药代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各种回扣及公关费也是通过医药代表送出去的,因此,医药代表被普遍认为是药品价格暴涨的“罪魁祸首”。然而中国医药业目前真正的现实是: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严重,小型企业占了75%。由于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差,众多厂家产品雷同,全行业设备利用率不到50%,如生产安乃近的有306家,生产诺氟沙星的达800多家。大家争抢一碗饭吃,导致了医药行业的恶性竞争。另外,行业监管不力导致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医药代表便成了索贿受贿的“牺牲品”。谁来打破“行规”就医药行业而论,“行规”是什么?一个品种进医保目录大约要准备10万元以上的公关费、小品种回扣率15%、大品种回扣率35%——这才是真正的“行规”——大家都认可而约定俗成的规则。有交易的地方就有供需,医药行业的幕后行规中,需方就是医政、药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某种集体,医药代表不过是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供方的代表而已。而且大量的交易还培育出成熟的中介机构,他们分别负责广告审批办理、重点人物公关、长期信息咨询。难怪,当《药品推广行为准则》推出之时有人嗤之以鼻。试想,有如此成熟的规则和交易流程,你还会相信《自律准则》、相信它能打破“行规”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