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编号:10629652
谁把孩子逼出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3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6.13
     最近,13岁网瘾少年24楼“飞天”殒命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家长、学校和有关方面再一次开始审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今天的孩子,我们不禁忧思:谁把原...... ——编者按

    1、她俩为何想跳海

    六一前夕,西安市某中学初一学生新新告诉记者:“老师和全班同学都不理解我俩的做法,我只能选择去死了!我俩准备坐飞机到海南‘天涯海角’跳进大海,洗掉冤屈!”

    新新所说的“我俩的做法”是这样的:为了让自己所在的班在歌咏比赛上“不丢面子,让全年级对我们班刮目相看”,新新和最要好的同学戈戈主动请战要求为全班同学选购比赛服装。两人利用课余时间在街上跑了整整两天,终于为男女生分别选购到了她俩认为最满意的服装。由于用于支付服装费的班费平均每人只有20元,可她俩看中的衣服都在50元左右,两人最后决定,悄悄为全班同学每人垫付服装费30元,两人各分摊750元。
, http://www.100md.com
    “我们也是没办法,20元的衣服根本没法穿,为了让我们班能拿第一,我们才豁出去,自己用零花钱垫上的。如果同学和老师知道我们买的衣服这么贵,肯定不同意,谁愿意再添钱啊?”老师和同学最终还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她俩的做法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她俩听到的是“衣服太难看了”、“这么难看的衣服竟然还要50块钱”之类的议论。两人感到自己学雷锋的行为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反而落得一身埋怨,所以产生了“活着还不如去死”的想法。

    这两个孩子为什么想“去死”?中国科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教授、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史建侬分析说,这一方面反映出这两个孩子求胜攀比心理严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她们心灵比较脆弱、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她们之所以产生这种极端的想法,主要是存在以下心理:解脱心理——以为死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和压力;要挟心理——想用死来表达不满,补偿失去的自尊心,从而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自己期望的评价;抗议心理——想以死来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抗争。

    史建侬教授指出,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常常不被家长和学校所重视。近几年,少年儿童因为心理障碍而伤害自己、伤害家庭、危害社会的典型事件屡见不鲜。“扒机少年”、“飞天少年”等事件无不令人震撼。据统计,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1993年为11%,2002年,北京某区部分小学生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表现以焦虑、抑郁等为主,速度上升之快令人忧虑。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青少年自杀者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最小的仅有10岁。所以,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比成年人少,而且要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得多。
, 百拇医药
    2、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是不科学的

    “由于我国中小学生基数大,即使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只占百分之几,也是惊人的数目。特别是有些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中小学生也可能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可以说目前的中小学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在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79.4%,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9%,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说:“对中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过去的解决方法往往是以简单、呆板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手段,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把心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去解决,显然是不科学的,使得中小学生在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发展完全处于顺其自然的状态,这是我们教育界不能不特别关注的问题。”
, 百拇医药
    3、家长和老师遭遇对抗

    前面提到的初一学生新新的父亲告诉记者,新新在学校里很孤僻,适应能力差,只和一个同学关系较好,与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怎么说话。在家里,她经常发脾气,顶撞父母。新新对记者说:“爸妈对我太好,什么都替我做,我什么都不会干,一点用处都没有。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总和我过不去,提起去学校我就头疼。”

    北京海淀区某小学五年级的琪琪情绪低落地对记者说:“父母总在我面前糟践(贬低)我崇拜的明星,他们竟然说‘东方神起’(演唱组合)是男不男女不女的坏小子,太让我失望了!学习就够让我烦的了,大考小考没完没了,这样的日子让人度日如年,父母还整天唠叨‘还不快学习’,简直太难熬了,还不如让我去做个放牛娃呢!”

    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学生济浩的家长向记者抱怨:“上中学后,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本来十分乖巧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特别怪僻,不愿意和家里人说话,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上网,发短信,一搞就是大半夜,还不让我在跟前站一下,就好像惟恐有什么秘密被我知道了似的,除了找我要钱时叫我一声,平时根本不搭理我。”
, 百拇医药
    济浩的班主任王老师说,自己班里共有50名学生,其中20多名学生有各种问题。有的学生上网成瘾,上课时精神恍惚;有的学生“信友”遍布大江南北,上课时都不停地发短信;有的同学自称“婚介所所长”,给班里的甚至年级里的同学牵红线,介绍对象,对两性之间的事非常热衷;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厌学情绪严重,和老师的敌对情绪很厉害……面对这样的学生,她经常寝食难安,有几次学生们故意搞恶作剧,她甚至被气哭了。

    沃建中博士指出,中小学生在自我控制、情绪状态、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自我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心理问题的较多,在初中生里,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排在第一、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也都排在前列。史建侬教授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有的人可能同时在几个方面都出现问题,这就更加剧了其心理障碍的产生。

    4、谁让中小学生患上“心病” ⊙把沽?据报载,北京市某区31所院校有372名学生休学、退学,其原因占第一位的是神经症,大多伴有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障碍。曾经令无数家长羡慕的北京某著名高校少年班的“天才”,有三分之一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退学。
, http://www.100md.com
    史建侬教授分析认为,这说明成绩优秀考上大学不应当是教育的唯一目标,而目前中小学生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学习压力过重。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很少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学习,而是迫于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在教师和家长影响下的伙伴们的评价。若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要在考试中取得好名次,而好名次只能由少数人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感到了压力。据统计,43.6%的中小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只有17.6%的中小学生说没有学习压力。学习成绩较差的中小学生,92%都感到有较大压力,学习成绩越差,其学习压力越大。

    史建侬教授认为,目前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让大多数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这将对他们的人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的,孩子需要疼爱和接纳,需要宽松的生活环境,有父母和教师的关爱和鼓励,学生才有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所以,改变教育方式,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格非常重要。
, 百拇医药
    人际关系僵化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家长不可能不看重学习成绩,这势必会影响中小学生与家长、老师的关系。”史建侬教授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受到鼓励的机会都远远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此,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经常会说:‘班主任不公平’、‘老师总向着好学生’、‘没遇到过好班主任’、‘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

    史建侬教授指出,教师和家长的态度能对儿童学业和人格的发展起很大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成功感和自卑感都受到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评价的影响。儿童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相反,受到的表扬越少,自我期望和努力程度就越低。被教师和家长嘲笑的孩子,很容易滋生自卑感,并减弱努力程度。因此,儿童需要不断鼓励,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他们应该得到与成绩好的儿童相同的待遇。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表扬,更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父母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去做孩子的知心大朋友和心理保健医生。

    教师和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其结果,一是不能给他们搭建发展创造力的平台,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在学习成绩好的情况下)更加自以为是。这种结果的产生还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第一,教师和家长未能系统地了解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单方面地要求孩子。第二,家长和教师习惯于以传统的“成绩至上”的观念培养孩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综合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容易“克隆”出大批动手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较差的孩子,使他们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等方面出现问题,继而在处理与家长、老师、同伴的关系时产生冲突。
, http://www.100md.com
    由于少年儿童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遇到的心理矛盾与问题相对比较集中,而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又比较低,因此易于产生人际交往上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发育和性格逐步形成的关键期,但目前我国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很不普及,从学校到家庭往往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要,简单的教育方法容易激化孩子的对抗情绪,一些孩子在家庭和学校找不到归宿感,于是选择了逃学、离家出走,沉迷于网吧,从“小团体”中寻求精神寄托和自身价值。

    虚拟世界里的迷失 “QQ就是我的命根子,没有QQ我就没法活了。”“我在网上有好几个‘老公’,网上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有意思,也更刺激,班上网恋的同学多了去了,不会网恋的准是又傻又呆的人!”记者采访中听到的这些话都是出自中学生之口。

    截止到2004年7月,我国9000多万网民中,青少年占82%,中小学生更是其中的主力军。据报载,我国青少年中上网成瘾的人大约有440万以上。
, 百拇医药
    史建侬教授说,“网络成瘾综合征”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并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当网络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迷恋网络会对一个人的人格造成偏差,从而造成其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缺陷。青春发育期前后,长时间与网络相处,对其思维和感情生活将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他们越亲近网络,离社会现实就越远,这必然会产生一种社会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又会迫使着他们回到网络世界中去,加剧他的社会适应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不善于与人交流只会与网络相处的孩子,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网恋”、“网婚”现象对涉世不深的中小学生来说,都是荒唐的陷阱,他们可能会一步一步走向岐途,从开始的“好奇”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个问题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要想真正解稣庖晃侍猓?br>就要教育少年儿童正确用网、远离不良网站,并将这一教育融入到教育体系中,而且不只限于对上网成瘾学生的补救性措施,更重要的是对广大中小学生实施免疫性教育,要用孩子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上网成瘾的危害,让他们自觉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网络中不健康的东西。
, http://www.100md.com
    另外,随着各网站推陈出新,手机短信、铃声等也让很多中小学生沉迷其中。有的学生还利用短信功能在考试时作弊,这对学生学习及品德塑造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心理健康。因此,中小学生最好不要使用手机,至少不应在校园用手机。

    史建侬教授说:“其实中小学生很需要我们与他们做现实的沟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他们从网络中拉回来。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成的父母不知道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正面的、科学的、系统的、及时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不仅是防止中小学生发生心理疾病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目前社会对中小学生缺乏情感关注,他们的活动过于单调,满足他们情感需要的设施、机构很少。所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光靠家庭、学校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

    (本文涉及的中小学生均为化名)

    文/本报记者 赵笑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