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1期
编号:1062569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大隐静脉保护液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11期
血管痉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隐静脉,保护液,血管痉挛,1大隐静脉获取和移植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2保护液对大隐静脉的作用,3临床上常用的几种保护液,4应用保护液的方法,参考文献
     【摘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大隐静脉较之动脉性材料更加容易损伤,一种理想的保护液能快速明显的舒张大隐静脉,抑制大隐静脉的痉挛,维持大隐静脉的生存环境,减少血管的损害,从而保护大隐静脉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保护液 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被认为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目前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动脉性管道比大隐静脉有更高的通畅率,多项动物实验和临床随访已经证实了这个观点。但是,大隐静脉有其独特的优点,如材料丰富、取材方便、安全性能好等,因此,大隐静脉仍然是目前冠状动脉移植术中最广泛应用的管道。外科操作、缺血缺氧、保存条件及移植前的充盈程度都将改变大隐静脉内膜的完整性,导致大隐静脉痉挛,血栓形成,内皮增生,以致狭窄,造成冠状动脉移植手术的失败或影响术后的长期效果 [1] 。无损伤获取大隐静脉、保护液的应用、避免过度膨胀大隐静脉已经被认为是大隐静脉移植过程中相当重要的环节。本文对各种保护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大隐静脉的作用做一综述。

    

    1 大隐静脉获取和移植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


    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大隐静脉的通畅率不容乐观,第1年大隐静脉的闭塞率为15%~26%,10年通畅率为70%左右,并且在通畅的大隐静脉中,有接近50%的大隐静脉存在有明显的粥样硬化的改变 [2,3] 。虽然移植的大隐静脉的闭塞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有一个充分的证据表明高压充盈大隐静脉对抗血管的痉挛是重要的促进因素,这个过程直接造成了血管内膜完整性的破坏和中膜平滑肌的损害,血管壁脂质吸收的增加和远期通畅率的下降 [4] 。可见,血管内膜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功能的完整性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大隐静脉的组织形态结构及其内膜的功能 大隐静脉的管壁结构分三层:内膜、中膜、外膜。内膜较薄,除内皮细胞外也有少量胶原纤维形成的内皮下层和不完整的内弹性膜。中膜仍薄,含有数层环行平滑肌细胞和少量胶原纤维。外膜较厚,主要为结缔组织和纵行的平滑肌束、胶原纤维束,并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大隐静脉的内膜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组成,是位于流动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界面,它不仅是血液与组织之间物质交换和主动运输的一道通透性屏障,而且还能感知血流力度,血液中物理、化学、体液因素等变化,通过合成分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作出不同的应答。内皮细胞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的功能:合成释放NO(一氧化氮)、PGI 2 (前列环素)、EDHF(血管内皮细胞极化因子)等扩血管物质以及ET(内皮素)、TXA 2 (血栓素A 2 )、EDCF(内皮细胞收缩因子)等缩血管物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9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