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1期
编号:10625702
肝瘟病名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11期
1指出了病因,2揭示了肝瘟的病理机转,3提示了治疗方法
     肝瘟病名有其丰厚内涵及临床意义,现浅谈如下。

    1 指出了病因

    1.1 湿热疫毒是肝瘟发病的主要病因 温热疫毒(肝炎病毒)之邪或从口入,或因血染,深入血分,瘀热交阻,疏泄失常,疫毒留滞而发病。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易伤脾胃,耗损阳气;热为阳邪,其性燥烈,入血伤肝,易伤阴津。湿热相结,如油裹面,胶结难解,深入血分,热与血结,血热血瘀;湿邪凝聚生痰,痰瘀互结,阻塞脉络,不易分化宣散,毒邪留滞不去,致肝瘟发病急,病情缠绵。脾胃为中土,主运化受纳,统血,主四肢肌肉,脾喜燥厌湿。湿热疫毒滞留中焦,易困阻脾胃,阻碍气机升降,临床常见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脘痞腹胀,厌油,便溏等病证。

    1.2 七情郁结是肝瘟病变转归的基础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喜条达,厌郁怒。疫毒入侵,湿热滞留,疏泄失常,化火动热,血热血瘀,证见黄疸、胁痛等。肝气郁结,升降失调,湿热阻络,络脉不通则胸胁胀痛不已,肝血瘀阻,胁下痞块。肝之与脾,脾主运化受纳必赖肝之疏泄方能正常,肝之藏血柔养,必依脾之传输供给,所谓“土能荣木”。肝病易传于脾,脾病易及于肝,所以肝脾失调,七情郁结是肝瘟发病的内因。笔者曾见一病人,因外伤致脾破裂,住某医学院附属医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