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625657
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探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年第4期
法律,人工生殖,伦理,法律,协调,1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2人工生殖技术的法律规范,3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相协调,参考文献
     【摘要】 本文从人工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议入手,探讨在中国特定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应该为人工生殖技术确立一个怎样的伦理原则,才能使这项技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而探讨了如何从法律上规范这项技术,包括民法调整、刑法控制、行政法规范和国际法约束等,以期有效避免这柄“双刃剑”伤及人类自身。最后探讨了伦理原则和法律框架如何在协调约束下共同促进人工生殖技术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人工生殖 伦理 法律 协调

    人工生殖是与自然生殖相对应的概念,是利用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利用人工的手段代替自然生殖过程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的手段。经过长期的实践,现代人工生殖技术已经形成包括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和无性生殖的三大领域。在这些领域,人们凭借日益成熟的生物医学技术,使古老的生殖过程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改变,也因此给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

     1 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

    人工生殖技术的采用在给无数家庭带来希望和幸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生育的自然过程,使得人类的生殖从时间和空间上脱离了人体,对人类原有的社会伦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1 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冲突 人工授精、体外授精、无性生殖三种人工生殖技术及其衍生技术或方法(代理母亲、精子库、治疗性克隆、卵子买卖等)均是刚一问世就给社会的伦理道德带来种种冲击和难题,这些冲击和难题有共性的一面,如“人类的生命会不会因此而发生深刻变化”等,更多的则有着该技术的独特性。

    人工授精分为同源人工授精(也称夫精人工授精,简称AIH)和异源人工授精(也称供精人工授精,简称AID)。AIH由于没有外源生殖物质的介入,因而较少引起伦理上的争议。异源人工授精(AID)由于外源遗传因子直接代替了丈夫的精子,因而丈夫的生育功能被替代了。因此,丈夫和妻子,尤其是父亲和子女的关系将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其伦理问题主要有:(1)使传统的性爱和一夫一妻制的核心家庭濒临危机;(2)造成“一子两父”:一个遗传父亲,一个是养育父亲;(3)是否应该让孩子了解真相;(4)导致血亲通婚的危险,尤其是立法不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5)导致了精子的商品化,进而影响到了捐献精子的质量。

    体外授精(IVF)技术使精子、卵子和子宫的选择成为可能,因而不但所有人工授精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在体外授精中均存在,而且它引起的伦理问题更为复杂:(1)造成“一子多亲”:IVF情形下,一个子女既可以有“遗传父母”、“养育父母”,还可能有“孕育母亲”(代理母亲);(2)造成“一亲多子”:以IVF出生的婴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2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