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5年第7期
编号:10627176
健脾利咽法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7期
     慢性咽炎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本病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笔者近年在临床上用健脾利咽法治疗慢性咽炎(脾虚症)9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1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咽炎并具有脾虚表现的病人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健脾利咽法组方健脾利咽汤)96例、对照组(金嗓利咽丸)40例。治疗组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5~72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9~68岁。两组病程均在2个月~10年。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基本方: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山药、桔梗、生地、玄参、甘草。咽干甚酌加麦冬、石斛、沙参;咽痒干咳者酌加炒杏仁、蝉衣、紫苑;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加丹参、赤芍、丹皮。用法:水煎服,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

    1.2.2 对照组 服用西安碑林制药厂生产的金嗓利咽丸,每次6g,日3次。疗程同中药治疗组。

    1.2.3 观察记录 两组症状、体征表现分别由重到轻按3分、2分、1分、0分及(+++)、(++)、(+)、(-)4级划分记录,治疗后第7天、15天、20天、30天各记录1次。

    1.2.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与症状、体征4级划分法对治疗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

    2 治疗结果

    见表1~2。

    表1 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例(略)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略)

     3 讨论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祖国医学“喉痹”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思想负担。祖国医学传统将本病称为“虚火喉痹”,认为病因病机以阴虚为主,治疗多以养阴润燥、补肺益肾为常法。在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治疗慢性咽炎重视培土健脾的启发下 [1] ,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慢性咽炎患者是由于脾虚失运、津液不能上承、咽喉失养所致,多表现咽痛时轻时重、咽干但不思饮,或咽部痰附感、咳痰不爽,舌质淡胖,苔薄腻等脾虚湿困之象。正如《素问·阴阳类证》所说“咽喉干燥,病在脾土”;《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则更明确指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中干燥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则津液生化减少;同时脾主运化,脾虚生湿,痰湿内困,阻滞津液上承,皆使咽喉失润,故出现咽干、咽痛等诸症。因此我们以健脾利咽为法,拟订健脾利咽汤并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扁豆、山药补气健脾利湿;陈皮理气化痰;生地、玄参养阴生津利咽;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病所。从统计学可以看出,本方对咽干、咽部痰附感、咳痰不爽疗效显著。全方标本兼治,共奏健脾利湿、生津利咽之从现代解剖结构可以看出,咽部淋巴组织非常丰富,构成内外两环又互相交通,形成咽部防御的两道屏障。慢性咽炎与免疫因素有关的论点早有记载 [2] 。有学者认为 [3] ,咽部炎症的病变就是引起血管充血、淋巴组织炎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引起免疫的应答反应,致使咽部炎症反复难愈。方中党参、茯苓、甘草、山药等经药理学证明均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故考虑本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增强防御外邪入侵有关。其药效学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俞无名.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干祖望》,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57.

    2 郑中立.耳鼻咽喉科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91.

    3 赵胜堂.咽淋巴免疫学与气滞血瘀证.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杂志,2002,3(9):105.

    (编辑日 强)

    作者单位:1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研究院, 百拇医药(梁俊薇 许 英 涂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