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31511
吴孟超:心怀肝胆度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23日 科技日报
     采访资深院士、我国肝胆外科事业开拓者、国内外著名专家、深受群众爱戴的“一代神刀”吴孟超,原定是一个小时,没想到从下午四点开始,一聊就过去了三个半小时,直到晚上七点半。吴老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实在令人敬佩:他是忙人,采访期间,有专业请教,工作请示,还有几个电话打进来,但每处理完这些“小插曲”,他都能接着采访话题继续进行,而不用别人提示。要知道,这是一位83岁的老人啊!

    不停工作,不停耕耘。吴老说“工作就是我的生命。”他每天坚持早上八点上班,晚上七点以前很少能回到家里。老伴有些抱怨地说:“家里就是旅馆,回来歇歇罢了。”可吴老在家里也歇不着,看材料、理思路、写心得,每天晚上都是12点以后才睡。

    在采访的三个半小时内,吴老在淡淡的烟雾中梳理着思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别人都是出国求学,学成归国;而他却是归国求学,学成报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现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院长的吴孟超院士原也如此。籍上是福建闽清的吴孟超,自幼家庭贫穷,生活很苦。“可能是营养不良,我3岁才学会走路,个子也没长起来。”吴老半是自嘲地说。

    穷则思变。父亲背井离乡,辗转到马来西亚打工,后又参加了西部开垦。5岁时,母亲带着吴孟超和小弟弟,坐船来到马来西亚。一家人团聚了,但生活并没有多大改观,贫穷依然是主旋律。其后几年里,母亲又生下了两个弟弟三个妹妹。作为老大,为生活,吴孟超开始夜以继日的劳作了。

    同来马来西亚开垦的有很多福建人。福建人爱吃米粉,于是,家里做起了米粉小生意。半夜开始做,一直要做到天亮。将米舂成粉是一项苦力,吴孟超想方设法用身体当动力“加力”。同时,帮助家里喂猪。后来,父亲买下了几亩橡胶园。七八岁的吴孟超便开始割胶,半夜起来割胶,天亮后回家吃饭,太阳出来前再去收胶。周而复始。

    父亲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再穷也要培养孩子念书。9岁时,吴孟超来到离家很近的光华学校读书。但只能是上午劳作,下午上学。小学5年,初中3年,一直如此。然而,爱学习的他,成绩却始终很好。当时所学课程是国语、数学、英语、历史、地理。让吴孟超气愤而又不能忘的是:历史只讲欧洲史,却没有中国史,直到现在想起来,他心里还不是滋味。

    初中还没有毕业时,国内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华侨都是很爱国的。一个很爱国的老师讲国内的形势,教育、引导着他们。后来这位老师被日本人杀害了。当时,他们都知道陈嘉庚支持救援国内抗日。因此,毕业前他们班捐集钱物托陈嘉庚寄到延安。让吴孟超记住一辈子的是,作为班长的他收到了朱德、毛泽东给同学们的回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8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