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85322
我们需要纯粹的医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26日 健康报网
     读了今年2月21日《健康报》人物专版刊登的《张应天:一位纯粹的医生》后非常感动。我也是在临床工作了快30年的医生,我觉得享有“纯粹的医生”这样的称呼,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每一个做医生的应当毕生努力去追求的。

    作者把张应天对事业的忠诚总结为像对待宗教一样“虔诚”。的确,他的虔诚使他敢于为病人冒风险而发出“病人把生命都交给我了,我还考虑什么名声!”的肺腑之言;他的虔诚使他“斤斤计较”怎样能把病人的费用降到最低;他的虔诚使他教导他的弟子“要做弯腰的医生,不做挺肚子的医生”;他的虔诚让他容不下那种不求上进的医生、对病人马虎的医生、钻进钱眼里的医生;他的虔诚让他甘为人梯,为年轻人保驾护航……我们的事业太需要这样虔诚的医生了!有感于此,我也想写写我多年前认识的两位医生。

    30年前,我在西安铁路中心医院实习。

    儿科有一位女医生,个子不太高,看起来很老了,可惜的是我记不起她的名字了。当时全科包括主任在内所有的医生、护士都非常尊重她,凡是疑难病例都要请示她。一天下午,科里收了一名肺炎合并心衰的新生儿,大家忙着抢救,下班都晚了。晚上将近9点,老医生又到病房来了,陪同她来的还有她的儿子。我对她这种敬业精神由衷地感动。就在那个晚上,值班护士向我讲述了关于老医生的故事:只要科里当天收了重病人,当晚值班的又是年轻些的医生,她必定要到病房转一圈儿,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没有人会为此诧异。她家住北郊,到一趟医院来回要一个多小时,路上还要经过一片农田,有的路是坑坑洼洼的田埂,她的孩子们怕她摔着,便经常陪她到医院。
, 百拇医药
    许多年过去了,我有时不免会想:没有人指派,没有人评说,她的责任心究竟出自怎样的想法?她是把那些孩子们都看成她的宝贝儿孙了吗?她是觉得那些小生命太脆弱了,病情变化快,不小心呵护不行吗?如果是今天,便利的电话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她是否可以通过电话指导年轻医生而不用再亲临病房了呢?

    另一位医生是内科主任王桂芹,当年40来岁,留着在当时很少见的披肩发,穿着也很得体。有本院医生告诉我,她丈夫是铁路局的处长。在那个年代那个地区,有那样的身份是比较特殊的。就是这样一个很爱美很有地位的医生,在病人需要时竟然是那样毫不犹豫:一次大查房,当病房门被推开的时候,一股臭气熏得我们忍不住向后倒退几步,王主任却一边说着“怎么回事?”一边向病人的床旁走去。床上是一位因腹泻导致脱水的年轻警察,床尾扔着病人带着粪便的裤衩。患者在被叫醒后,羞涩地告诉医生,他从岗位上下来,家人还不知道他住院。主任掀开被子查体,发现病人臀部还垫着一个便盆,便随手撕下一块卫生纸,去给病人擦屁股,又有一人上来帮着拿走便盆。年轻警察无力起床,不知道在这个便盆上迷迷糊糊睡了几个小时。
, 百拇医药
    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主任那极其自然、娴熟,充满了母爱的动作和表情,让我永远难以忘怀。今天,无论在哪家医院都会有这样的口号: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帮病人所需,但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做到了吗?

    有人说,医学的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张应天和我所记录的两位医生就是将真善美完整结合的人,他们的“真”表现在他们有高超的医术上,他们的“善”和“美”表现在平凡的工作中。

    医学的端口连接着人的生命,医务工作者的核心是热爱生命。我相信我们的医生队伍里有成千上万个热爱他人生命的医生。还能更多一些吗?还能做的更好一些吗?让我们以张应天们为榜样,都来做纯粹的医生,因为人民需要这样的医生,医疗事业需要这样的医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