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编号:10644679
中医藏象和现代解剖不相容吗 ——与张大明同志商榷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65期
     陈朝晖 郑 洪 广州中医药大学

    近日拜读《中国中医药报》上张大明“解读中医藏象”一文,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个很重要也是很敏感的问题:关于中医藏象和现代解剖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同意张君所说古代中医脏腑概念是来源于解剖的看法,也同意张君所论述的“司外揣内”、“以表知里”的藏象研究方法和解剖方法不同,可是,是否依此就能断定中医藏象和现代解剖不相容呢?因为事关中医基础——藏象学说的未来发展,故欲与之辩。

    认为《内经》“不重视解剖”不符合事实

    张君说:“自《内经》开始,古代医家研究脏腑的方法发生了深刻的转化。由静态解剖,转向动态观察;由打开腹腔,直视脏腑,转向‘司外揣内’、‘以表知里’”,认为《内经》以前的医家主要研究方法是“静态解剖”,到《内经》以后才变成了“动态观察”,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 百拇医药     目前仅存的《内经》之前的医书——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并不是静态解剖的著作。动态观察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更深层的认识,一直是中国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内经》的研究方法。但这种方法并非从《内经》起始,而是贯穿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全程。

    张君说:“不重视解剖的中医藏象体系在战国时的《内经》已成熟”,这也不符合事实,从《内经》的原文看,不但不应该说《内经》“不重视解剖”,反而应该说《内经》“非常重视解剖”,实际上,恰恰是《内经》大大提升了中医解剖学的水平。解剖方法是《内经》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法,《灵枢·经水篇》曾明确提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这是关于“解剖”一词的最早历史纪录。《内经》的“骨度”、“脉度”、“经筋”等篇就是专门论述解剖的,其他篇章中则散在着许多关于人体形态部位名称的丰富记载,在《灵枢·肠胃篇》中,还采用分段累计的办法,度量了从咽以下直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长度,得出的数据与近代解剖学的统计数据基本一致。
, 百拇医药
    应该说,《内经》所取得的解剖学成就是巨大的,不但不比同时代的西方医学逊色,而且达到了当时世界医学的最高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内经》重视医学研究中解剖方法的运用分不开的。只是以后受到封建礼教等因素的影响,解剖方法受到了限制,《内经》重视解剖的传统没能在以后的中医研究中传承下来,中医解剖学长期停留在《内经》的水平上,在现代已经远远落后于西医的水平,这是非常可惜的。

    藏象是拒绝“更正确解剖”的理由吗

    也许张君的本意并非说《内经》不重视解剖,因为张君“不重视解剖”修饰的主语是“中医藏象体系”,而不是《内经》。张君说藏象的知识来源于“系统方法”、“黑箱方法”,与重视“元素分析”的解剖方法不同,还说“所谓‘藏象’者,是内脏外在之功能表现,而非实体脏器……藏象与解剖的脏腑比,是脏气,而非脏器;是脏神,而非脏形;是脏象,而非脏体;是活体脏,而非死尸脏;是关系脏,而非本体脏”,这应该是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藏象和解剖的区别,但张君却由此得出结论:“由于藏象是依司外揣内而得以确立,得以发展,故对于解剖并无多求,只是要其一名称以便依附知识而已”,藏象和解剖成了“两张皮”,“互不影响”,即使明明知道西医解剖学“更为正确”,亦“难以接受”,这就值得商榷了——藏象能成为拒绝“更正确解剖”的理由吗?
, 百拇医药
    所谓功能,总是和一定的结构联系到一起的;所谓关系,也总是和一定的实体联系到一起。形神一体,体象同源,没有无结构的功能,也没有无实体的关系。在藏象的关系上来说,正如张君引用的张介宾的解释:“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象”是“藏”的表现,“可阅者也”,外在的象不可能脱离内在的脏腑而存在,如果认为“藏”“有名无实”——只是一个依附所总结的“象”的知识的名称而已,由此割裂藏与象的密切联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来拒绝解剖怎么能站得住脚呢?

    应该说,在《内经》时代,如何把肉眼所观察到的各种人体和疾病的现象和解剖学的成果统一起来,这应该是一个超出古人能力的难题。但《内经》作者却在充分吸取当时所能得到的各种成果的基础上,辅以大胆的推理和想象,建构了当时逻辑上基本自洽的《内经》藏象理论,较圆满地解释了当时医学的各种现象,这是划时代的伟大成就。但也不能不看到:《内经》的藏象理论是建立在解剖先天不足的基础上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内经》不得不“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它在这样做的时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预测到一些后来的发现,但是也说出了十分荒唐的见解,这在当时是不可能不这样的”(恩格斯)。《内经》藏与象联系的阐述有很多不太准确的地方,这些都是事实,不容否认。伴随着现代解剖学的发展,中医藏象学说这种逻辑上的自洽性逐渐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藏象和解剖相脱离或者说部分脱离就成了维护这种理论自洽性的借口,不然,藏象学说将难以为继。“如果全盘接收王之脏腑改错,怕要导致以藏象经络为核心的中医学术体系全盘崩溃。”——这恐怕才是张君等人明明知道西医的解剖“更正确”,也“难以接受”的心结啊。
, 百拇医药
    基于现代解剖的“新藏象学说”是必然出路

    如何解决中医藏象学说和现代解剖之间的尖锐矛盾,这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所面对的难题。回避或者否认并不是出路,重要的是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应该说,《内经》的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封闭体系,要想在这“四时五脏阴阳”的以五脏为核心的系统中进行任何修改,都极为困难。中医五脏系统中引入“脑”的尝试进行了多少年,都无功而返,甲状腺、胰腺……就更不用提了。《内经》范式中理论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逻辑上相对封闭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解开这个结?确实是个难题。

    事实证明:在中医藏象学说体系内部进行的任何修补和证实性的研究,都不可能解决中医藏象学说和现代解剖之间的尖锐矛盾。因为这种研究从研究一开始,就对藏象和解剖的关系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从而拒绝解剖,使得中医理论和时代的发展脱节。作为一种实践医学,必须严格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这是中医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中医理论必须要突破解剖学的瓶颈,中医藏象和解剖“两张皮”的状态必须改变,回避是没有出路的。
, http://www.100md.com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求得藏象和解剖的统一,必须跳出中医藏象之外,以新的思路来考虑问题。

    《内经》建构藏象理论时依据的是低水平的解剖和观察,“司外揣内”、“以表知里”是《内经》藏象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现代系统论中这种方法称作“黑箱法”。现代的解剖和观察材料都比《内经》时代丰富多了,我们同样可以用“司外揣内”、“以表知里”的“黑箱方法”研究基于现代解剖基础上的藏象,研究内在的脏器和外在表现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就绕开了《内经》理论环环相扣的难题,使中医理论重新回到坚实的实践基础上。

    西医由于方法论的限制,并不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然而从系统论的角度讲,这种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建立基于现代解剖的“新藏象学说”是中医藏象学说发展的必然出路,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医藏象和现代解剖的统一,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应该强调:破坏不是目的,破坏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在新的藏象学说完善起来之前,临床上还是要遵从旧藏象学说的指导辨证论治,同时,新藏象学说的发展也要非常注意吸收《内经》藏象学说的丰富营养,要时刻注意系统论方法的指导,不然,就很容易滑入中医西化的歧途上去。这中间要多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批评,自由的争鸣是中医学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有人说:“中医的五脏并非解剖之脏腑,而是五个功能子系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中医藏象学说很多是整体功能的阐述,和具体脏腑的功能不同,这也是困惑现代中医藏象研究的地方。系统论的层次观会帮助我们认清问题的实质,整体的要回归整体,部分的要归于部分,不要总是混杂在一起。中医藏象学说的发展必须和营卫学说的研究同步进行,营卫学说发展了,把中医藏象不符合解剖却又符合事实的道理说清楚了,藏象和解剖的难题也许迎刃而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