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50313
摆脱恋母环境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30日 《当代健康报》 2005.06.30
     儿子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结。按S.弗洛伊德的观点,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这一名称来自希腊神话王子奥狄浦斯的故事。奥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父娶了母亲。“恋母情结”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亲近的异性家长那里得到满足,称之为“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这一学说后来受到了人们的批评,人们认为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不能将其绝对化。可是,我们又不能完全否认它。特别是就我国目前的家庭现状而言,“恋母情结”似乎有蔓延之势。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娇宠,家长一时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如果只是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情有可原,而问题出在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养育方式上。有的男孩一直与母亲同睡一床,以致青春期刚刚到来便出现许多问题,有些中年的母亲还会将母子间的亲昵津津乐道。她们不认为儿子大了还赖着自己有什么不好,相反倒觉得这是“母子情深”的表现。

    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萌动,很难面对成熟女性的身体而无动于衷。如果他们青春期朦胧的性冲动因母亲养育方式不当而发生了指向的偏差,这岂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莫大的悲剧吗?

    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家庭中的“恋母情结”的成因,与弗洛伊德对“恋母情结”成因的解释不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恋母情结”多是错误家教的产物,或者说是由于母亲对儿子的过分爱恋造成的。套用弗洛伊德的话,也许可以说是母亲的“恋子情结”诱发了儿子的“恋母情结”。所以,对这种现象不妨叫“母子互恋情结”。

    “母子互恋情结”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怪胎,其后果是可怕又可悲的。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作祟,在某些家庭中即使已经发生类似的事情,也不会轻易向外人透露。可是这种畸型的感情却严重地影响着男孩子的个性发展。由于母亲过分的爱怜,使男孩子的心理幼稚,依赖性强,孤僻不合群,不擅长与同龄人交往,缺乏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具体到这名高中生来说,必须离开后母,到寄宿制高中上学,摆脱恋母环境。这种乱伦的丑事发展下去,极有可能毁了学业,毁了前途,毁了家庭,给自己给家庭带来终生的遗憾。(副教授 王先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