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663845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80例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
江天 陆建军 江天(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陆建军(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 0 22 5
关键词:眩晕;麻醉,传导;麻醉和镇痛;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期刊 yjmzyxyxb 0 论著与临床报道 fur -->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817(2000)05-0786-01

我院自1997年起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80例,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26~72岁,平均47.8岁,病程1个月~18年,平均5.6年。有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史者62例,习惯性落枕者11例。
1.2 临床表现症状 ①眩晕、视物旋转或晃动80例,症状与体位变化有关56例,与劳累及情绪变化有关24例,其中有猝倒史8例,恶心呕吐史16例,黑朦、眼花、复视等43例,伴失眠、多梦、健忘史15例。②头痛56例,表现为枕后部疼痛或偏头痛。③颈肩部僵硬、酸痛43例。④上肢疼痛麻木28例。体征:①颈肩部僵直、活动受限28例。②颈后部棘间、棘旁及椎动脉压痛点明显者52例。③旋颈试验阳性者61例。④压顶试验阳性者58例。⑤腱反射改变者11例。
1.3 辅助检查 ①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变直者42例,反曲18例,椎体后缘基线不一59例,椎体及钩突关节骨质增生75例。②TCD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80例,其中41例伴局限性痉挛狭窄。
1.4 治疗方法 全组病人均采用前正中入路,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口微张,于胸锁关节上缘1.5~2cm处,术者以左手食、中二指于患者气管旁向下按压分离触得第六颈椎横突处并固定,取10ml注射器(内含1%利多卡因10ml)垂直刺入,抵达横突,反复回抽无回血及脑脊液,缓慢注入,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药侧出现霍纳氏综合征(HornersSyndrome)[1] 。每周2~3次,5次为1疗程。
2 结果
随访3个月~2年,平均16个月。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52例(65%)。显效:主要症状消失,留有不同次要症状16例(20%)。好转:症状、体征均减轻7例(8.8%)。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5例(6.2%)。总有效率为93.8%。
3 讨论
一般认为,椎动脉受来自星状神经节与颈中神经节形成的颈交感链支配,颈源性眩晕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有关[2] 。另外,颈椎退行性改变时,常可能通过颈2~3 脊神经及三叉神经直接或反射性引起颈部肌肉收缩,导致局部肌肉缺血性改变,激惹肌肉中的化学感受器产生颈肩部疼痛,异常的颈肌收缩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动脉受限更甚,眩晕加重[3] 。本疗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颈交感链,从而消除了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椎—基底动脉扩张,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增加[4] ,从而解除脑干前庭系统的缺血缺氧状态,消除眩晕。本组病例分析表明,该技术对颈源性眩晕疗效肯定,而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 赵俊,张立生.疼痛治疗学[M].华夏出版社,1994:128.
[2] 孙宇,陈其福.第二届颈椎病的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3~476.
[3] 王笑中.神经系疾病症状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5.
[4]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2.

收稿日期:2000-03-22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