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666628
温针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75例
http://www.100md.com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阎怀士 安徽省立医院针灸科 合肥 230001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 0 18 3
关键词:颈椎病;华佗夹脊;针灸疗法;温针疗法 期刊 ahzyxyxb 0 针灸经络 fur -->

中图法分类号 RR681.55;R24.31

1 一般资料

7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3例,女42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8.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颈椎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由颈部X摄片或CT确诊。西医分型:颈型12例,占16%;神经根型39例,占52%;混合型24例,占32%。X线或CT检查见颈椎骨质增生68例,占90.6%,合并生理曲度改变61例,占81%,合并项韧带钙化16例,占21%。颈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共15例,占20%。有7例为单纯的生理曲度变直。

2 治疗方法

2.1 选穴 取病变颈椎相应夹脊穴为主穴进行温针灸治疗。若伴头晕、头痛者加配风池、太阳穴;有肩背酸痛者加肩井、肩外俞穴。
2.2 操作方法 选用26或28号2寸毫针,患者俯伏坐位。夹脊穴进针深度1.5寸左右,得气后留针;随即将2cm长艾段套插在针柄上,点燃艾段。燃尽后,易炷再灸,每次灸完2壮后起针,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天。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及主要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症状及主要体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功能改善;无效:治疗4疗程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3.2.1 疗效与分型关系 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颈型与神经根型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颈型、神经根型与混合型疗效有差别(P<0.05)。本组病例有效率为90.7%。
3.2.2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变情况 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本疗法对颈部疼痛改善较上肢麻、痛、乏力明显(P<0.01);上肢麻、痛、乏力与头晕、头痛改善差别不明显(P>0.05)。

表1 颈椎病分型与疗效分析〔例数(%)〕

分型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颈型 12 9 3 0 (100)
神经根型 39 28 9 2 (94.8)
混合型 24 10 9 5 (79.2)
合计 75 47 21 7 (90.7)


表2 治疗前后症状比较〔例数(%)〕

症状 治前 治后 消失率
颈部疼痛 67 3 (95.6)
上肢麻、痛、乏力 58 16 (72.4)
头晕、头痛 21 8 (61.9)

4 典型病例

胡某,女,42岁,文秘人员,1996年9月20日初诊。主诉:颈项酸痛僵硬3年,曾服芬必得及颈痛灵等症状未见好转。查:压顶及引颈试验(+),C4~5 棘突旁压痛(+),伴项韧带轻度弹响。颈部X片示:C3~5 椎体后缘唇样增生,椎间隙变窄,生理弧度变直。诊断为神经根性颈椎病。治疗取颈3~5夹脊穴,配肩井。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颈夹脊穴温针2壮,每日1次。经治疗13次后患者症状及主要体征消失,达到临床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

5 讨论

颈椎病是因颈椎周围软组织受增生的骨性组织刺激而产生水肿硬化、神经根受压的一系列综合症状。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有资料表明当今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及长时间固定体位工作,使颈部肌肉、韧带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导致颈椎椎体周围的肌肉、韧带对颈椎约束力下降,发生颈椎失稳而诱发此病。近年国内此病发病年龄开出现低龄化趋势。
颈椎病归于中医的痹证范畴。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筋肌失养而不能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以致产生“骨错缝,筋出槽”。本组患者治疗取穴以病变颈椎相应夹脊穴“以痛为腧”为主。所采用温针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通络、调和气血、除湿利关节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温针灸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和营养,促进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吸收,解除神经根刺激,缓解局部肌紧张,恢复颈椎内在动力(肌力)的平衡,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了对改善颈部疼痛疗效显著。
临床表明,颈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或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的患者疗效欠佳,这可能与颈椎本身形态改变过大有关。

作者简介:阎怀士,男,37岁,主治医师

(1999-01-25收稿)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