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668588
QT离散度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年第3期
牛惠云 黄石生 116001 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0 26 3
关键词: 期刊 zhxxgbzz 0 *论著摘要* fur -->

QT离散度(QTd )是代表心室复极的差异,在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所测出QT间期是不同的,特别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差异更大。我院近4年共收住AMI患者188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42例,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9例(占13.4%)。
1.对象:AMI 188例,其中男106例,女82例,年龄45~81岁。梗塞部位:前间壁53例,前壁和广泛前壁58例,高侧壁8例,下壁52例,下壁并右室7例,下壁并正后壁3例,心内膜下7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42例,其中室性早搏126例,短阵室速14例,心室扑动、心室颤动2例。
2.方法:AMI分二组:死亡组19例、生存组169例,分别在入院后和出院时测定其QTd ,用QTC 来校正,按Bazett公式:QTC =QT/R-R,QTc>0.44s即为QT间期延长。测量方法:QT间期选择QRS波起点和T波终点明显导联,若有μ波则测T-U间切迹。若QRS增宽者测量jT间期,选S波明显与ST的交点(即j点)至T波终点。两者各选3个连测,取其平均值,然后不论何导联,从最长QT间期(jT间期)减去最短的QT间期(jT间期)。对照组20例,一次性测QTd
3.结果:(1)AMI组188例QTd 与jTd 分别为62.12±14.10 ms,46.28±16.18ms。正常对照组(20例)QTd 与jTd 分别为20.14±8.16 ms,18.16±8.14ms,两组比较P<0.001。(2)生存组(169例):入院时QTd 61.18±11.28ms,jTd 52.56±10.26 ms。出院分别为39.68±10.56 ms,34.32±12.26 ms,出院与入院时比较P<0.01。(3)生存组(169例)QTd 61.18±11.28 ms,jTd 52.56±10.26 ms。死亡组(19例)QTd 70.12±16.40 ms,jTd 68.62±12.24 ms比较两组P<0.05。
4.讨论:正常人心肌QTd 一般在30 ms以内,而在AMI病人QTd 却明显增加,特别在梗塞早期更为突出,本组病例不论存活组或死亡组,在急性期前3天,QTd 的增加达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应用心室程序刺激可显示缺血区不应期呈非匀质性改变,越近缺血区中央不应期越长,而在缺血区边缘不应期与正常心肌相近。本文所测出的最大QT间期是发生在梗塞或缺血区导联,而非缺血区导联测出的QT间期为最短,形成显著的QTd 的增加,在心肌内导致折返机会亦多。由此可看出,QT离散度越大,其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发生的机会越多。本文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42例,QT离散度在50ms以上者122例,占86%,而小于50 ms者20例,占14%;在猝死19例中,大于50ms者15例,占79%,因此,QT离散度的测定,对AMI预后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收稿:1997-06-28 修回:1998-02-17)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