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668159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评价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黄永麟 曲秀芬 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9 0 3 1


    关键词: 期刊 zhxlscxzz 0 讲座 fur -->


    

心率变异性(HRV)是检查心脏心搏间期变异的方法。近年来,认为HRV能定量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活性及其调节功能。1987年,Kleiger首先提出心肌梗塞后其HRV下降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其后10年来,有关HRV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对测定的方法、机制以及各种疾病HRV的异常现象,及其与临床征象、预后等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HRV的变化对测定某些疾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确有用处。作为一种无创的,可以重复而稳定的检查方法,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关于HRV的机制、各种参数的意义,虽然已有文献作出解释,但仍然有不少争议,尤其对频域的命名、意义,其基本的机制,提出绝然不同的观点。作者仅就某些疾病中HRV的变化作一临床意义的评价,并就某些争议作简要介绍。

一、临床应用评价

    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987年Kleiger[1] 对808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3天后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SDNN变化,发现<50 ms者病死率高出5.3倍,认为HRV下降对急性心肌梗塞总的病死率有预测意义[1] 。其后Cripps、Bigger等[2,3] 众多学者证实HRV频域的变化也对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8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