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品种分析
编号:10644747
川芎升价系炒作 药商经营须谨慎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68期
     川芎近段时间价格猛升,由一个月前的5元~6元(每公斤价,下同),迅速升为8元~10元,有的药商甚至要价10元~11元。市场关注商增多,进而成为目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热点品种之一。

    据信息界人士郑老板向记者介绍,川芎目前升价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炒作所至。该品目前实际数量并不像个别人宣扬的那样十分严峻,供求依然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他极为认真地分析说,目前川芎已升至较高价位,风险系数相应加大,况且该品目前已全面产新,新货势必冲击市场,经营该品的药商应谨慎经营。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四川的都江堰(灌县)、崇庆、彭县、新都、苍溪等地,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等功能,主治月经不调、胸胁刺痛、跌打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是中医常用中药材品种和重要的中药出口品种之一,全国年需求量大约在500万~700万公斤左右。

    据有关资料介绍,川芎栽培已有1500多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川芎年产量一般在60万~100万公斤,处于产不足销,供应紧缺状态,至50年代末期,年产量发展到200万公斤。60年代初,受自然灾害影响,粮药出现矛盾,农民弃药种粮,产量锐减,主产地都江堰(灌县)1961年仅产4万多公斤,1962年仅产6万公斤。当时川芎极度紧缺,云南、上海、江苏等地发展引种取得成功。后来福建、广东紧紧跟上,江西也扩大了川芎生产,改变了川芎依靠四川惟一产地的状况。
, 百拇医药
    新老产区的大面积发展种植,川芎年产量逐年扩大。1964年产120万公斤,1965年产220万公斤,基本达到当时的年销量。1966年产量增至500万公斤,出现供过于求。产区调整了生产计划,后来数年产量稍有控制,但产量仍然供大于求。1974年最高产量达700万~800万公斤,川芎价格跌入谷底。农民种植川芎不如种粮食,一些新产区因此退出川芎种植圈,川芎种植再次跌入冰点,从而为川芎价升创造了良机。1987年,川芎价格接连翻番,最高时升至23元~25元。

    价格的猛升再次激起农民发展种植的热情,各地重新掀起川芎种植高潮,从而再次造成了川芎货丰烂市。1989年,大量的川芎产新后,价格急剧下滑,最低时落至2元~3元,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进入90年代,川芎行情渐渐稳定,价格依然处于低谷。90年代中后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川芎被多家制药厂开发出多种中成药产品,用量因此逐年扩大,价格也开始渐渐不断上升。而产地因川芎多年价低,种植严重萎缩,川芎再次成为众多药商追逐的热点品种。
, 百拇医药
    1998年川芎产新后一路价升,由5元~6元不断升为20元~23元,最高时升至每公斤38元~40元。在高价刺激下,农民又开始盲目大面积发展种植,又一次形成价落市迟的局势。2000年~2002年,市场上川芎严重产大于销,价格落入谷底,一般市价2.5元~3.5元。2003年,川芎价格依然处于低谷,虽然在抗击“非典”期间价格波动较大,但那只是昙花一现。2004年川芎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库存渐渐消化转少,形势略有好转,价格微升,一般市价在4元~5元间走动。

    纵观川芎多年的行情变化,川芎经营户李老板感慨的说,川芎今年的产量虽较往年有所减少,好像新的高价周期又将到来,但历史的经验也值得注意。川芎是越年生植物,各生产区生产技术均相当成熟,产量极容易赶上,只要价格合理,货源不可能久缺,经营该品的药商应谨慎。, http://www.100md.com( 谢英俊 鲁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