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649442
缺血预适应与心律失常的动物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
关键词:,参考文献
     余 洋 余霞君 100853 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南二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8 2 17 1


    关键词: 期刊 zhlnyxzz 0 综 述 fur -->


    

1986年Murry等〔1〕 首先发现心肌反复短暂缺血可以限制随后较长时间缺血的心肌梗死范围(myocardial infarction size, MIS),因此,提出了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的概念,即心肌能从短暂的缺血中快速适应,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1987年Shiki等〔2〕 首先报道IP能减少大鼠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但其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和第二信使(抑制性G蛋白)等有关。

一、IP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1.减少室性心律失常:Hagar等〔3〕 报道大鼠心肌IP可减少再灌注室性早搏(VPB)数目,降低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缩短VT和VF持续时间,延迟再灌注心律失常起始时间。离体大鼠全心脏IP〔4,5〕 和猪〔6〕 、狗〔7〕 局部心肌IP也有减少随后持续缺血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通过快速起搏的方式诱导狗心肌预适应同样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8〕 。因此,从目前动物模型试验看,心肌IP抗心律失常作用是明显的。但这种作用是短暂的,有一定的有效时限,当持续缺血超过60分钟时,这种作用明显减弱〔7〕

2.减轻心室传导不一致的程度:心室传导不一致性(inhomogeneity of conduction,IC)反映心室肌兴奋传导的同步程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8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