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652880
以膝外上动脉为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8年第2期
以膝外上动脉为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一例

张伟 侯春林 陈福文 王大雄 邢玉林 200003 上海市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张伟,侯春林,陈福文);北京军区总医院(王大雄,邢玉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8 0 21 2
关键词: 期刊 zhxwwk 0 病例报告 fur -->

以膝外上动脉为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已被应用于临床〔1〕 。我们以该皮瓣成功修复1例小腿上段创面。现总结其教训与经验如下。
患者 女,34岁。因右小腿上段被火车轧断后创面不愈3月余入院。检查:右小腿髌骨下缘下方10 cm水平横行断面,约11 cm×12 cm大小,创面为深红色肉芽,渗出物不多。诊断为右小腿外伤性截肢后创面。经高渗盐水湿敷使创面肉芽较新鲜后,行右侧以膝外上动脉为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位术修复创面。
术前以多普勒血流仪探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第一穿支浅出点D,膝外上动脉起始点O,以O为旋转轴点,OD直线为皮瓣轴线设计皮瓣(附图A):旋转弧半径OC长26 cm,O至创面最远点距离为24 cm,皮瓣面积12 cm×13 cm。术中从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浅面显露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沿降支血管向远侧解剖,依次显露第一,二,三穿支及膝外上动脉起点,结扎切断降支主干,切开掀起皮瓣。小腿创面经充分清创,使皮瓣转位至创面,发现皮瓣最远端达不到创面最远端,旋转弧半径比所需要的小3 cm左右。尝试以血管夹夹闭第二,三穿支,发现皮瓣血运仍佳,遂决定切断之,仅以第一穿支为血供,皮瓣以穿支入瓣点为轴再旋转180度,使旋转弧半径约增加5 cm,(附图B)顺利覆盖创面。供瓣区取对侧大腿中厚皮片移植。术后皮瓣和皮片均成活。

附图 A,保留三个穿支的皮瓣
B,切断二、三穿支并旋转的皮瓣

讨论

(一)在皮瓣的设计中要特别重视血管蒂的足够长度〔2〕 。这一点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重视不够。本例在此教训深刻。从体表设计看皮瓣旋转弧半径比轴点至创面最远点距离长2 cm,但按此设计之皮瓣术中转位后其旋转弧半径却离需要长度差3 cm之多,即在皮瓣转位过程中损失旋转弧半径达5 cm。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体表设计之各长度线为直线或较接近直线,而皮瓣转位后血管蒂需跨越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呈现一较大的弧形走向,这就等于损失了一定的直线长度;(2)创面经清创后,边缘组织回缩,创面相对扩大,而皮瓣切取后会有即刻回缩,这一扩一缩就要求设计时皮瓣的旋转弧更大一些。至于皮瓣设计时血管蒂应比所测量的需要长度长多少,尚待临床进一步摸索及视具体情况而论。我们的经验是一般应长20%以上。
(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的血供以第一穿支为最主要〔3〕 。本例皮瓣面积较大,故设计时将三个穿支都包括在内。当术中发现皮瓣旋转弧半径不够时,果断夹闭第二、三穿支,发现皮瓣血运良好,从而验证了以第一穿支为唯一血供能保证较大面积皮瓣的成活。
(三)本例选取第一穿支为唯一血供后,血管蒂长度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再加上穿支的长度,皮瓣以第一穿支入瓣点为轴心旋转180度后,旋转弧半径总长度为OA+AD+DB,比原来的OC增加了5 cm余,弥补了术前设计之不足。在类似病例中,如果血管蒂长度不很富裕,本术式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我们仍强调应慎重选用。

参考文献

1 张功林,葛宝丰,姜世平,等.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移植术.中医医学杂志,1990,70:676-678.
2 侯春林.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手术图解.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14.
3 唐茂林.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2,15:93-95.

(收稿:1997-08-08,修回:1997-12-01)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