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653262
小儿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年第6期
     王金根 200032 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 0 19 6


    关键词: 期刊 zhxrwkzz 0 综 述 fur -->


    

王金根 综述 高解春 审校

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虽然随着手术、 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技术的提高,恶性肿瘤患儿的生存率有较大提高, 但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放疗、 化疗的毒副作用导致治疗失败和后遗症,对肿瘤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探索治疗小儿恶性肿瘤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70年代以来,肿瘤诱导分化已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诱导分化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条新途径,前景良好。本文就小儿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作一综述。

    一、 诱导分化治疗的概念和机理

    长期以来, “一旦成为癌细胞,永远就是癌细胞”的观念一直统治着肿瘤领域,治疗手段都是以手术将其切除、化学药物或放射线将其杀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物质的作用下, 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向正常细胞演变分化,表现为形态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诸多标志向正常细胞接近,甚至完全转变为正常细胞, 这种现象即称为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或再分化、肿瘤逆转)。这些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逆转的物质称为分化诱导剂。分化诱导剂可分为内源性分化诱导剂和外源性分化诱导剂两大类[1] ,内源性分化诱导剂是指肿瘤或宿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分化诱导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粒细胞巨噬细胞分化因子(GM-DF)、 维生素D3 、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IFN)、 白细胞介素(IL)等;外源性分化诱导剂是指肿瘤或缩主细胞不能自身合成而必须依赖外界补给的诱导剂,近年研究较多的维甲酸类、 砜剂、砷剂等均属此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