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656264
胰周淋巴结结核三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年第5期
伦增军 崔佳森 277102 枣庄,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普外科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 0 0 5
关键词: 期刊 zhjhhhxgr 0 病例报告 fur -->

胰周淋巴结结核临床少见,极易误诊。我们收集3 例,报告如下:
1 女,31 岁。因上腹隐痛2 年,近期加重伴黄疸半月于1990 10 4 日入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上腹压痛,触之稍饱满。B 超及CT 提示胰头周围多个低密度灶,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血总胆红素84 U/L ;血沉24 mm/1h ;胸部平片示双肺上段陈旧性结核钙化灶。剖腹探查:胰头上缘、肝十二指肠韧带、胆囊颈部有数个肿大淋巴结;并相互融合成团状与胰头粘连,压迫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探查腹腔其它脏器未见结核灶。清扫肿大淋巴结,切开胆总管探查,见胆管壁光滑,十二指肠乳头无狭窄。切开肿大淋巴结见中央部有干酪样坏死物。病理报告为淋巴结结核伴肉芽肿形成。术后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联合抗结核化疗2 年,复查时已痊愈。
2 男,26 岁。因发热伴腹痛2 个月于1993 6 12 日入院。查体:T38.6 ℃,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压痛,以右上腹为著,肝脾未及。CT B 超提示胰头上下缘及钩突部多个低密度灶,并伴有中心液化;胰头、颈部胰周间隙消失。胰头实质内近边缘处有2.0 cm×3.0 cm 低密度影。血尿淀粉酶高于正常1 倍。术前诊断为胰腺炎伴脓肿形成。剖腹探查:见胰头上下缘多个融合肿大淋巴结,部分已破溃并侵及胰实质。切取淋巴结并部分胰腺组织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胰腺结核并淋巴结结核。清除肿大淋巴结及坏死组织,缝合胰切缘,置腹腔引流,术后经引流管灌注链霉素半个月,全身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1 年,痊愈。
3 女,37 岁。因上腹隐痛伴低热纳差半年于1995 1 17 日入院。B 超及CT 示胰周占位性病变并脾大、脾静脉血栓形成,怀疑恶性淋巴瘤。术前2 B 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坏死组织,不除外肿瘤坏死。剖腹见胰上缘沿脾血管走行至脾门多个肿大淋巴结并相互融合,与胰腺、脾门粘连,脾大、脾周有大量迂曲扩张静脉与腹膜后、胃血管交通。切除脾脏及部分胰尾,清扫淋巴结,取出脾静脉血栓长约2.5 cm 。术后病理报告为淋巴结结核、脾静脉血栓。术后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抗结核化疗1 年,治愈。
讨论 胰周淋巴结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最直接的来源为胰腺。胰腺结核的感染途径一是血性感染产生弧立的胰结核;二是通过淋巴道或血行性感染,产生胰周干酪性淋巴结结核,引起淋巴结周围炎,并液化破溃,直接蔓延至胰腺。胰周淋巴结结核灶相互融合、干酪化及周围炎性反应压迫胆总管引起黄疸( 1) 。干酪性淋巴结结核破溃、淋巴结周围炎,可致局限性腹膜炎( 2) ;影响脾静脉,导致脾静脉血栓形成,脾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3) 。由于该病无典型症状,更因此处成年人以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多见,术前确诊多为不易。为除外肿瘤,剖腹探查常不可避免。
对于年轻患者,病史较长,病情发展缓慢又没有周围脏器受累者,应考虑到此病的诊断。如术前能确诊此病,应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有黄疸、胃十二指肠梗阻,胰腺或肝脏并发症存在,特别是不能与恶性疾病相鉴别时,手术探查实属必要。进腹后详细检查腹腔各脏器,确定有无原发结核病灶;针对并发症处理;清除感染肿大淋巴结;配合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多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 收稿:1997-10-14 修回:1998-01-05)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