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核医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657052
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PET显像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PET显像一例

李德鹏 马云川 苏玉盛 尚建文 张琳瑛 潘中允 李德鹏(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PET中心);马云川(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PET中心);苏玉盛(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PET中心);尚建文(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PET中心);张琳瑛(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PET中心)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0 0 20 5
关键词: 期刊 zhhyxzz 0 病例报告 fur -->

患者男,79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3h,MRI提示脑多发性腔隙梗塞,于1999年3月26日收治于神经内科。ECG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硝苯吡啶治疗,症状控制,于1999年4月3日出院。后因全身消疲无力,低热,胸闷气短于1999年4月24日再住院于呼吸内科。胸部CT检查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内及纵隔未见肿块影。多次胸腔穿刺,胸水实验室检查结果示胸水性质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未查出肿瘤细胞、TB菌及一般菌,胸水肿瘤糖类抗原125大于5×105 U/L(正常值<3.2×104 U/L)。血中为1.83×105 U/L(正常值<3.2×104 U/L)。临床诊断为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原因待查。于1999年5月13日在禁食及血糖浓度为4.7mmol/L条件下,行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图1),见整个心包明显显影,呈环形放射性浓聚,其平均FDG标准摄取值(SUV)为3.13,胸膜未显影。双肺、纵隔、肝脏及腹腔显影未见异常。考虑为心包恶性肿瘤,以心包间皮瘤可能性大。在PET提示下,于1999年5月15日行心包积液穿刺,抽出800mL血性积液。病理检查为有高度恶变的间皮细胞。因恶液质、全身衰竭于1999年6月13日死亡。由于家属拒绝尸解,未得到尸解病理结果。

图1 PET显像。a. 横断面;b.冠状面

讨论:原发性心包间皮细胞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肿瘤,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以后者居多[1] 。多经心包穿刺发现恶性间皮细胞,或者最终尸解病理证实为心包肿瘤。CT或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结构,但灵敏度低于PET。该患者CT仅提示胸腔和心包积液,对病因未能作出明确诊断。18 F-FDG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从心包上皮细胞葡萄糖代谢的角度判断心包肿瘤的良恶性。PET显像示心包上皮细胞放射性弥漫性浓聚,心包病变为原发灶,并且最终为心包穿刺证实。PET显像胸膜未显影,提示胸膜病变是继发灶,临床多次胸腔穿刺未找到肿瘤细胞,胸水性质也证明了这一点。以上结果提示,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大量胸水和心包积液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肿瘤存在可能,而CT、MRI对病因诊断又有困难时,进行PET显像寻找原发灶十分必要。
潘中允(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PET中心)

参 考 文 献

1,尉挺. 现代临床心脏病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538.

(收稿日期:2000-02-29 ), 百拇医药